2017年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820微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氨基酸异养型生物(amino acid heterotrophs)。
【答案】氨基酸异养型生物(amino acid heterotrophs )是指凡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微生物。
2. 孢子丝。
【答案】孢子丝是指由气生菌丝成熟形成,可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分生孢子的菌丝。
3. 基因重组。
【答案】基因重组是指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
4. 腐烂。
【答案】腐烂是指含水量较高的产品经细菌生长、繁殖后所引起的变软、发臭性的劣变过程。
5. 康氏试验。
【答案】康氏试验是用于诊断梅毒的一种絮状沉淀反应。
6. 诱导酶。
【答案】诱导酶是指只有当其分解底物或有关诱导物存在时才合成的调节代谢作用的酶。
7. 毒力与侵袭力。
【答案】毒力,又称为致病性,是指某种微生物对一定宿主,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疾病的能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由侵袭力和产毒素能力决定;侵袭力是指病原体具有突破宿主防御功能,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
8. 内质网。
【答案】内质网是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质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它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有两类:其一因膜上附有核糖体颗粒,称糙面内质网,具有合成和运送胞外分泌蛋白至高尔基体中去的功能;其二为膜上无核糖体的光面内质网,是脂代谢、钙代谢和合成磷脂的部位。
二、简答题
9. 简述化能自养型微生物能量代谢的特点。
【答案】化能自养型微生物能量代谢的特点:
(1)无机底物的氧化直接与呼吸链发生联系,即由脱氢酶或氧化还原酶催化的无机底物脱氢或脱电子后,可直接进入呼吸链传递,这与异养微生物对葡萄糖等有机底物的氧化要经过多条途径逐级脱氢明显不同;
(2)呼吸链的组分更为多样化,氢或电子可以从任一组分直接进入呼吸链;
(3)产能效率即P/O比一般要低于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10.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什么?为什么革兰氏染色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答案】(1)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
①菌龄:12〜24h 的纯培养物。
②革兰氏染色操作时,要严格控制酒精脱色时间,菌液涂布均匀而薄。
③培养基的组成。
(2)革兰氏染色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原因:因通过革兰氏染色,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都分成
和菌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革兰氏染色,即可提供不少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11.如何利用营养缺陷突变株进行赖氨酸发酵工业化生产?
【答案】在微生物中,以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分支代谢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如图。为了解除正常的代谢调节以获得赖氨酸的高产菌株,
工业上选育了谷氨酸棒杆菌
的高丝氨酸缺陷型菌株作为赖氨酸的发酵菌种。这个菌种由于不能合
,故不能合成高丝氨酸,也就不能产生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在添加适成高丝氨酸脱氢酶(HSDH )
量高丝氨酸(或苏氨酸和甲硫氨酸)的条件下,在含有较高糖和铵盐的培养基上,能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图 谷氨酸棒杆菌分支代谢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
12.证明某一细菌是否存在鞭毛有哪些实验方法?
【答案】证明某一细菌存在鞭毛的实验方法有:鞭毛染色法、暗视野映光法、半固体穿刺法、悬滴法、压滴法。
13.举例阐述哪些是微生物可利用的资源?
【答案】微生物可利用的资源有:
(1)微生物菌体:如活性酵母、单细胞蛋白、微生物杀虫剂、细菌肥料、食用菌等; (2)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氨基酸、有机酸、醇、酮、多糖、核酸、维生素、酶制剂等; (3)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留体转化、湿法冶金、石油勘探等;
(4)微生物基因: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构建抗虫转基因植物,聚
入拟南芥,产生可降解生物塑料PHB 等。
14.简述鞭毛的不同着生方式。并举例。
【答案】鞭毛着生方式及实例:
(1)单生,可分一端单鞭毛菌,如霍乱弧菌,二端单鞭毛菌,如鼠咬热螺旋体。
(2)丛生,可分一端丛生鞭毛菌,如荧光假单胞菌,二端丛生鞭毛菌,如红色螺菌。 (3)周生,周生鞭毛,如大肠埃希氏菌、枯草杆菌。
15.比较葡萄糖进行非生物性氧化(燃烧)与生物氧化的异同。
【答案】葡萄糖进行非生物性氧化(燃烧)与生物氧化的异同如下表。
表
羟基丁酸基因转
16.什么是人畜共患病?有何重要性?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1)人畜共患病的定义: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
(2)举例如下:
如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患狂犬病的人类患者多数会发病身亡。
三、论述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