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834软件基础(含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之数据结构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的不平衡结点为A ,并已知A 的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1,则应作( )型调整以使其平衡
【答案】C
【解析】A 的平衡因子此时为-1,要使插入结点不平衡,必须插在右孩子的左子树上,A 平衡因子变成了-2,则需要进行两次旋转(先右旋后左旋)。
2. 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个元素与已排序序列中的元素依次进行比较,然后将其放在已排序序列的合适位置,该排序方法称为( )排序法。
A. 插入 B. 选择 C. 希尔 D. 二路归并 【答案】A
【解析】解此题需要熟知各种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假设待排序的
记录存放在数组
中,排序过程的某一中间时刻,R
被划分成两个子区间
插入到有序区
和
其中:前一个子区间是已排好序的有序区,后一个子区间则是当前未排序的部分,不妨
称其为无序区。将当前无序区的第1
个记录
中适当的位置上。使
变为新的有序区。这种方法通常称为增量法,因为它每次使有序区增加1个记录。
3. 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 )
A. 信噪比 B. 频率宽带 C. 调制速率 D. 信号传播速度 【答案】D
【解析】信道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噪比、频率宽度、调制速率都有关。
4. —
组记录的关键码为则利用快速排序的方法,以第一个记录为基准得到的一次划分结果为( )。
【答案】C
【解析】快速排序是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
第一次比较:46比84小,不交换; 第二次比较:40比46小,交换,此时为第三次比较:46比79小,交换,此时为第四次比较:38比46小,交换,此时为第五次比较:56比46大,交换,此时为一次划分结束。
5. 下列程常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外部循环的退出条件是内部循环的退出条件是
而对于k ,每次循环都执行
所以循环次数为
对于j ,每次循环都执行
所以每次循环次数为n 次。所以此程序
段的时间复杂度为O 即选C 。
6. 二叉树在线索化后,仍不能有效求解的问题是( )。
A. 前序线索二叉树中求前序后继 B. 中序线索二叉树中求中序后继 C. 中序线索二叉树中求中序前驱 D. 后序线索二叉树中求后序后继 【答案】D
【解析】后序线索二叉树求后序后继要分3种情况,比较复杂,不是仅仅线索化后就能求解的,算法上还要要分情况讨论。
7. 下列指令中,不能在用户态执行的是( )
A.trap 指令 B. 跳转指令 C. 后栈指令 D. 关中断指令
【答案】D
【解析】关中断指令必须在和心态才能执行,trap 指令可以在用户态下执行,执行了就转到和心态,跳转与退栈指令都是可以在用户态下执行的指令。
8. 为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依次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该缓冲区的逻辑结构应该是( )。
A. 栈 B. 队列 C. 树 D. 图 【答案】B
【解析】这类问题一般都先分析题目中的数据具有什么操作特性或是结构特性比如“先进后出”、“先进先出”等再判断其逻辑结构。栈和队列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栈具有先进后出的特性而队列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由于本题中先进入打印数据缓冲区的文件先被打印,因此打印数据缓冲区具有先进先出性,则它的逻辑结构应该是队列。
9. 为实现快速排序算法,待排序序列宜采用的存储方式是( )。
A. 顺序存储 B. 散列存储 C. 链式存储 D. 索引存储 【答案】A
【解析】对绝大部分内部排序而言,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结构,快速排序在排序过程中,既要从后向前查找,也要从前向后查找,因此宜采用顺序存储。
10.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 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 3个连续的TCP 段,分别包含300字节、4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
A.300 B.500 C.1200 D.140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TCP 的确认机制,TCP 首部的序号字段是指本报文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本题中首先根据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 可以得出第2个段的序号为500, 第1个段的序号为200, 这里主机乙仅 正确接收了第1段和第3段,这意味着第2段丢失,需要超时重传,因此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也就是此时接收端期望收到的下一个数据包中第一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