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系中西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脍炙人口的佳作《数九寒天下大雪》出自下列哪部歌剧( )。

A. 《白毛女》

B. 《刘胡兰》

C. 《赤叶河》

D. 《王秀鸳》

【答案】B

【解析】歌曲《数九寒天下大雪》选自歌剧《刘胡兰》,由歌唱家郭兰英演唱。该曲描述的是刚从前线回来的刘胡兰,向乡亲们述说胜利消息的情景,表达了无比激动的心情与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2.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指挥图示是( )。

A. 二拍子

B. 三拍子

C. 四拍子

D. 五拍子

【答案】A

【解析】《义勇军进行曲》是2/4拍,故为二拍子。

3. 1930年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季刊《乐艺》创刊,其主编是( )。

A. 王光祈

B. 青主

C. 杨荫浏

D. 叶伯和

【答案】B

【解析】1929年,青主应萧友梅之邀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并担任校刊《音》和《乐艺》季刊的主编。他在《乐艺》上发表的著译和作品共有60多篇。

4. 刘宝全是哪个曲种的著名演员( )。

A. 京韵大鼓

B. 河南坠子

C. 单弦牌子曲

D. 四川清音

【答案】A

【解析】刘宝全是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的大鼓唱腔是综合胡十、宋五、霍明亮三家之长加以创造而形成的。他还把京剧、河北梆子、石韵、莲花落、马头调等的表现手法熔冶到京韵大鼓的唱腔和表演之中。他创造的唱腔既刚劲又华美,既庄重又俏皮,有时借鉴京剧老生的唱法,真嗓假嗓兼用,娴熟自如地运用胸、喉、鼻和脑后等部位共鸣达到了“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行云”的妙境。同时,还完善了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演唱方法。

5.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位突破了学堂乐歌时期选曲填词的创作方式的作曲家是( )。

A. 萧友梅

B. 黄自

C. 赵元任

D. 黎锦晖

【答案】A

【解析】萧友梅的歌曲创作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选曲填词”的方式,广泛运用各种演唱形式,并配有钢琴伴奏,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国耻》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抗日爱国歌曲,代表作品还有声乐作品《问》、《国民革命歌》、《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 四部合唱《春江花月夜》; 钢琴管弦乐作品《新霓裳羽衣舞》等。

6. 与黎锦晖同一时期的( )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开拓者之一,他的作品如《阁楼上的小姐》、《卖油条》等。

A. 贺绿汀

B. 陈歌辛

C. 许如辉

D. 黎锦光

【答案】C

【解析】许如辉,上海大同乐会会员,师从郑勤文,参与整理并演奏古乐《国民大乐》和《春江花月夜》等,摄有电影和灌有唱片。精通乐器百余种。二十年代末成为中国流行歌曲先驱者之一,作品多为描写社会底层平民生活,有《阁楼上的小姐》、《永别了我的弟弟》、《卖油条》、《缝穷婆》等百余首。

7. 1932年,黎锦晖出版的救亡歌曲专集是( )。

A. 《民众歌集》

B. 《中国呼声集》

C. 《大众歌声》

D. 《爱国歌曲》

【答案】D

【解析】1932年4月出版的《爱国歌曲》(第一集)包括《勇健的青年》、《齐上战场》、《奋勇杀敌》、《预祝胜利》等10首歌曲,其中有与聂耳歌曲同名的《义勇军进行曲》。黎锦晖不但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创作做了奠基,在中国早期的革命歌曲、群众歌曲的创作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奋起前进》这首歌,在词与曲的结合上采用一字一音,斩钉截铁,赋予音乐以“奋起前进的决心与力量”。

8. 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社团音乐讲习会是由( )发起组织的。

A. 曾志忞

B. 李叔同

C. 沈心工

D. 高寿田

【答案】C

【解析】沈心工组织中国留学生成立了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社团“音乐讲习会”。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 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且多处教授、推广。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9. 下列二胡作品哪首不是华彦钧创作传世的( )。

A. 《二泉映月》

B. 《寒春风曲》

C. 《听松》

D. 《空山鸟语》

【答案】D

【解析】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D 项,《空山鸟语》是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

10.下列哪种观点属于“国粹主义”的音乐思想( )。

A. 你要知道什么是音乐,你还是要向西方乞灵。

B 中国青年目前需要音乐不是所谓“国乐”而是世界普遍优美的音乐。

C. 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合与合作之中,打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