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劳动力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区位因子之一,其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在空间上的差异。劳动成本(工资)的空间差异,发达国家相对较小,而发展中国家则较大。这种差异成为企业选择经济区位的考虑要素。

(1)对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区位的影响度可能不同。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度就很高; 相反,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活动,其影响则相对较小。

(2)劳动力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一般来说,人口密集地区或都市也是劳动力最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地区劳动力的质、量都会比其他地区体现出优势,因而对于劳动力需求较高的企业或者产业来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与服务的自动化程度逐步加强,现代经济活动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明显减少。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显现出强劲的活力,知识和技术越来越多地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就使得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替代了劳动力数量,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主要是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大城市地区),成为最适合现代经济活动发展与布局的区域。

2.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答案】(1)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①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

②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又推动最初的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确定的轨迹方向发展。

③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

总的来看,循环积累因果原理重点强调了社会经济过程中存在三个环节,即最初的变化,接着是一系列的传递式相关变化,最后又作用于最初的变化,并产生使其上升或下降的进一步变化,从而构成循环。

(2)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①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揭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收入的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一项新投资不仅直接增加收入,而且还通过引起消费需求的增长间接增加收

入。

②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

③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

a.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发生作用,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

b. 在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就出现了周期性变化或波动。

3. 简述金融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金融地理的研究包括诸多内容,如金融机构区位、金融空间系统、金融管制的空间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区域影响等。

4. 公司组织的结构类型一般有几种,其空间特征是什么?

【答案】(1)公司组织的结构类型:

①功能部结构

功能部结构即按照专业化功能而进行部门划分的公司结构。在该类公司内,各部门具有不同的功能,公司的所有同类功能均集中于一个部门之内。

②产品部结构

产品部结构按生产的产品不同来进行部门划分,公司管理相对较为分散化。每个分部具有自己的功能类管理人员。

③区域部结构

区域部结构即按照区域(生产设施区位或顾客区位)进行部门划分,即公司下属分部以区域为单位而与功能、产品无关。

④顾客部结构

顾客部结构根据其顾客类别进行分部划分,即每一个分部服务一类顾客,并不考虑这此顾客的区位。

⑤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即联合采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类型,以分别利用各自的优势。

(2)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①职能部结构的空间结构相对比较集中。

②产品部结构的空间结构分散,经营活动广。

③区域部结构的空间结构更加分散。

二、论述题

5. 企业问卷调查法的目的与问卷设计原则

【答案】(1)企业问卷调查法的目的

这里的公司调查是指对一定数量的公司进行同样的调查。其目的是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找出答案; 或根据已有文献和经验提出一些理论假设,通过调查数据来验证这些假设的真伪。

(2)问卷设计原则

①所问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如:在询问企业跨国扩张因素时,在发展中国家要考虑市场和成本诸影响因素,在发达国家可能还要考虑技术因素。如果仅在选择中列出市场和成本因素,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为了使所问问题符合实际情况,准备研究十分必要。

②问题数量应该适中。问题太多,不利于应答,甚至使应答者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影响回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从调查者的角度,也不是问题多就好。问题太多也不便于综合整理和分析。所以,围绕着调查目的,所问问题应尽量集中明晰。问题数量以当面访问调查不超过30min 完成为宜; 如果是问卷自填,最好在10min 以内完成。

③所列问题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凡是被凋查者不可能了解或不适宜回答的问题,不应提出。

④尽量避免禁忌和敏感性问题。如公司内部关系的调查,不宜涉及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矛盾; 对跨国公司的调查,尽量避开国家间的政治敏感问题。一般来说,公司的未来市场发展的详细规划和技术发展方向均是公司的机密,在问卷中不宜问及。

6.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答案】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如下:

(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①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就是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区位论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区域经济的整体研究。

③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①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

②一些学者根据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日益提高的实际,更加侧重于大型跨国公司内部组分空间格局和演变的研究。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①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思维方式。

②20世纪60年代末,规范区位论和实证区位分析受到行为学派的冲击。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③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结构主义地理学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