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分析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弗里德曼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弗里德曼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分为四个阶段:
(1)前工业阶段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区域空间均质无序,有若干个地方中心存在,但是没有等级结构分异。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2)过渡阶段
出现了区域经济的中心,打破了原始均衡状态。吸引外围地区的要素不断向它集聚,越来越强大,而外围地区则更趋向落后,从而致使区域空间结构日趋不平衡。
(3)工业化阶段
形成丁区域的经济中心体系,出现了若干规模不等的中心—外围结构,相互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区域的空间结构。
(4)后工业化阶段
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日趋紧密和广泛。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缩小,区域将最终走向空间一体化。
2. 试述企业空间增长过程及阶段特征。
【答案】迪肯和劳埃德总结多人的研究成果,将企业的空间增长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较好地概括了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复杂、生产功能逐步多样化、地理范围逐步扩张的过程。
阶段Ⅰ:企业形式十分简单,生产单一产品、具有一个工厂。组织功能单一,仅管理一个工厂的生产。没有战略、管理和日常运作的决策等级划分。
阶段Ⅱ: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和地理分布范围的扩展,引起组织的劳动分工。一些承担特殊功能的专业化部门建立起来,这些功能的专门化,以及不同区位上工厂的建立,需要更大程度的中央控制。由此,分离出公司总部。其功能是进行公司总体政策规划,并协调其他组织单元的活动。该阶段的企业空间格局特点是不同功能部门在空间上的分工,变为多区位企业。
阶段Ⅲ:随着企业的增大,企业生产活动走向多样化。这时组织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形成多分部结构。与按功能组织的公司结构不同,该类公司以不同的分部为结构的基本框架。每一个分部负责一种产品生产,存在于特定的市场、技术和政策环境条件之中。与此相应,公司组织结构上产生了三个等级:高层管理、战略决策; 控制、协调和管理决策:以及企业日常运作管理。
3. 简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中心—外围格局
克鲁格曼构建的中心—外围模型是在其新贸易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在新贸易理论模型中加入要素地区间流动的可能性,来阐述基本条件原本相同的两个区域是如何在规模收益递增、运输成本和劳动流动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分别演变成工业区的中心和农业区的外围的农业区。
(2)城市层级体系的自组织演化
克鲁格曼认为在经济动力学分析中,自组织理论和复杂理论十分重要。像生物自组织过程一样,城市演化的过程具有自组织特征。其核心思路是:生产过程中的前、后向关联等所形成的向心力,与生产要素不可移动和地租形成的离心力共同作用,形成了经济活动(城市)的空间自组织过程。
(3)国际专业化
在中心一外围模型和城市体系模型中,要素流动在集聚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国际贸易中,国界的存在提高了国际贸易壁垒和要素流动障碍。
4. 分析技术创新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格局变化有何影响?
【答案】(1)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的原因
①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商业等多个领域,科学研究、理论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试制、技术定型、工业生产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智力资源的投入,因而要求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
②技术创新面临着技术开发失败、市场对新产品不予接受或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形成有效规模来支撑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等风险。因此,技术创新又要求有较强的承受风险的实力。
(2)技术创新对经济格局的影响
①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一旦技术创新取得成功,就会对当地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显然,技术创新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会高于其他地区。而且,技术创新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导致技术创新的要素(如追求潜在超额利润的企业家、追求成功的科技人士、面临发展竞争压力的政府等)往往集中在具
备创新条件的地方,于是产生技术创新行为与过程的正向循环,技术创新在少数地方不断地强化。
②加大区域内部产生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
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存在较多的困难,技术进步比较缓慢。因此会加大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如果没有外来力量(如政府的干预,经济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发生大的变化),这样的经济格局是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的。
二、论述题
5. 试述产业集群的特征。
【答案】(1)产业集群的含义
产业集群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
(2)产业集群的特征:
①在组成要素上
产业集群由生产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和支持机构所组成。
②在企业构成上
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
③在内部联系上
典型的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因此,联系呈现出网络化的特点。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化特征,内部
④产业集群的植根性
植根性是指产业集群内部的各种网络关系和企业的活动是构建在地方社会结构之上的。
植根性表明了产业集群与地方济社会各方面的紧密关系。
⑤产业集群还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具有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接近或者集聚常常是识别一个产业集群的重要依据。因此,产业集群应该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边界。
6. 举例论述经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答案】经济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1)经济空间问题上的“全球化”和“地方化”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思维全球化、行动地方化”,根据区域需要对现代技术进行地方化改造是跨国公司成功的秘诀。现在的技术改进与一个多世纪前已大不相同。19世纪的技术改进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适用性、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的改造。而今天技术改进是基于生产技术和组织结构革新,以使产品达到既能体现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又体现民族和地区的特色和价值的目的。
经济全球化引起了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变化。地理空间上邻近企业的共同性增加,同时人们和国家个性化要求也随之增加。经济一体化、地方文化传统建设加强同时发生、相伴而生,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
(2)地方化与全球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文化和产品的角度看,全球化是一国的产品拥有国际统一的标准、规模和品性,并且能被国际社会认可,在世界各地流行。地方化与全球化之间表面上是矛盾的、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在地方化过程中,全球化的因素必然影响到当地的价值观、文化观。华亭宾馆作为上海较早的合资企业,其员工最初不习惯国际规范经营服务所要求的严格管理,时有抱怨、甚至辞职。然而,就是这种本土文化和国际通则间不断的冲突、融合过程才逐步形成了华亭宾馆管理的特色,保证了华亭宾馆经营的效益。另一方面,强烈的地方化(民族化)有利于全球化发展。从艺术交流情况来看,富有浓郁民族风味的舞蹈、音乐和美术容易走向世界。华裔美国服装设计师维维恩·谭在设计现代服装时充分考虑民族特色,她把一种中国典型的色彩艳丽的牡丹花图案用黑白两色印在预先打了褶的聚醋乔其纱面料上,另外还把中国典型的刺绣蝴蝶和花朵加在编织服装和尼龙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