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群在一个区域一经形成,就会对该区域的空间结构变迁产生持续的影响。 (1)产业集群形成之后,必然引发该产业的企业向集群所在的区位集聚,同时,与该产业相关的资源也会流向这个集群所在的区位。

在区域内,由于产业集群的形成而引起该产业空间组织的重新调整,往往形成某种产业的极化空间分布格局。产业集群的发展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格局。

(2)产业集群的发展会带来所在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其结果是导致区域内出现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化,形成或者强化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3)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产业集群常常是在规划建设的各类产业开发区里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开发区的成败,进而也对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重心转换,对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2. 基于产业功能分类,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模式。

【答案】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组合方式。学术界曾提出过多种区域产业结构模式,解释各产业之间的组合或配置方式。这里,主要介绍以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所构建的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1)主导产业选择

在区域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组织的核心。因此,它的选择就至关重要。般地,只有具备下列特征的产业才能作为主导产业:

①高比较优势系数

②高产业关联度

③高需求收入弹性

④高生产率上升率

⑤高产业创新能力

(2)关联产业配套

关联产业的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来合理规划、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形成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3)基础性产业配套

基础性产业是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性产业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引导和组织基础性产业发展,尽量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基础性产业并不仅仅是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服务,还要为

其他产业、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4)潜导产业及支柱产业发展

潜导产业代表了区域产业未来的发展希望。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时,必须考虑如何根据世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和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结合本区域的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选择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作为潜导产业。并且,在技术引进、资金供给、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扶植,创造条件促使其逐步发育、壮大。

3. 讨论:经济全球化会给我国带来哪些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你认为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答案】(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①正面影响

a. 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全球化进程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基本趋势,这就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机。

b.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提供了有利时机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与发达国家建立的经济关系,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这种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c. 经济全球化迫使发达国家认识到,它们的发展也有赖于发展中国家

当今世界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只有各国联合起来共同行动才能解决。

②负面影响

a. 全球化使我国正面临巨大的金融安全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各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期货市场等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在各国和国际复杂动荡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环境下,国内金融市场置身于一个高风险的环境中。一些国家的经济失衡和金融不稳定,都会波及到我国金融市场。

b. 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升级

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挤压我国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收购兼并我国产业领军企业,不仅把我国的技术挤出生产领域,更重要的是把我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基础完全毁掉,甚至形成行业垄断。

c. 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

由于我国急于发展经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标准低、环境立法不完善等原因,发达国家依靠其资金与科技优势,借投资之名将其国内淘汰的高污染技术、高污染产业输入到我国,甚至以利诱方式将危险废物和大量生产、生活垃圾转移到我国,严重地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措施

①有序推动国内金融市场体制的改革和建设,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

②推行自主创新战略,晋升我国企业在全球生产中的产业链地位

政府应认真研究应对国际发达国家对我国创新技术吞噬的对策,对于事关国家经济命脉、对产业发展影响巨大、市场潜力广阔的创新技术,应建立相应的行政壁垒,保护我国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市场,防止我国的关键技术外流; 鼓励企业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改进和二次创新。

③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令法规,提高环境标准,使之尽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遏制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污染转嫁。

4. 简述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

【答案】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一般是根据专业化部门与综合发展部门的关系,以专业化部门的企业布局为中心,结合区域的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城镇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置综合发展部门而形成的。所以,主要采用企业成组布局的方式,即把相关企业按内在联系集中设置在同一地区。

原苏联学者曾提出了一个假想的经济地域综合体圈层空间结构模式。该模式认为,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核心是工业枢纽或工业中心,各类企业围绕它呈圈层分布。在这个圈层结构中,主导专业化部门的大型联合企业组成枢纽的核心; 由此向外,第一圈分布的是与核心企业有直接生产联系和利用其废料的企业; 第二圈层是为核心企业和第一圈层服务的企业; 第二圈层是专门为各圈层企业的职工及家属服务的企业; 第四圈层是直接为工业枢纽服务的农业单位; 第五圈层是交通和邮电业; 第六圈层是为枢纽居民服务的各种非生产性机构,如商业、文化、教育和卫生等部门。但是这个模式只是简单的设想。实际上,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远比它复杂。

二、论述题

5. 试述产业集群的特征。

【答案】(1)产业集群的含义

产业集群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

(2)产业集群的特征:

①在组成要素上

产业集群由生产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和支持机构所组成。

②在企业构成上

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

③在内部联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