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67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课之语言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音文字
【答案】意音文字是一种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意音文字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指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称为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称为义符。汉字就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2. 音位变体
【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音位与音位变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3.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分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只个词的读音是
位有前后差别的。在汉语普通话中
误解,因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4. 社会方言
【答案】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
5. 谱系分类
【答案】谱系分类是指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谱系分类可以用起于一根而不断分叉的“谱系树”图形来表示。所有由同一个祖语分化出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
来的语言,是亲属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再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语系的形成是一种语言长期地、不断地分化的结果:祖语(母语)分化为不同的语族,一个语族又分化为不同的语支乃至语群,一个语支或语群再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二、简答题
6. 有人说“英语只有26个字母,简单易学,汉字却字形复杂,难学难认,所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请发表你对此种说法的看法。
【答案】汉字因其自身的特点,给来自拼音系统的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
(1)英语属于表音文字,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有限的音素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一般说来,一定的音就用一定的字母表示,一定的字母表示一定的音。人们掌握了字母的发音和拼写规则,听到了一个生词的声音大体能写下来,看到了一个生词的形体能读出它所代表的语音。拼音文字虽然有易学、易用的优点,但也有它的弱点,它只能跟一时一地的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穿古今。
(2)汉字是意音文字,造成汉字难记、难读、难认、难学这一缺点,原因在于,汉字不是用几十个字母记录语素、词中几十个音素和几百个音节,而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去表示语素或词的意义,同时附带地表示语素的声音。
(3)汉字的特点
①现行汉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类,声旁记录读音。
②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几千年来,汉语的语音变化很大,但是汉字的字形和所记录的语素的意义却变化不大。
③同音不同形,这具有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④汉字不分词连写,汉字的结构体是个方块形。
所以从文字的稳固性看,汉字反而比拼音文字优越,它跨时间,贯穿古今; 跨地域沟通方言区之间的联系。
总之,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无论过去或现在,汉语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汉语的特征给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不能因此认为汉语就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7. 语言和文字有什么不同?
【答案】语言和文字是语言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1)历史长短不同
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的起源的历史一样久远,而文字的历史则相对短一些,语言是第一性,文字是第二性,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2)普遍性不同所有的人都会说话。但是,在苏美尔人创造文字之前,人们没有文字。即便是现代,仍然存在很多没有文字的民族,如几内亚; 而且在有法定文字的社会,也有不少人不识字。
(3)习得的区别所有的人都在一生中头两年里开始学说话,其中很多相关的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学习来的。一般,学习书写以学会说话的能力为基础。
(4)独立性小同绝大多数能识字的人可以用言语和文字表达同样的意思,不过言语比文字表达得明确。
(5)可重复性不同
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其自身的局限,而书面语的产生则改变了语言的这一局限,在磁带录音发明以前,除了依赖不甚准确的记忆和文字手段之外,人们无法记录或者保存语言。而文字则可以保存数千年。文字的永久性使得图书馆、历史、时间表、词典、菜单以及我们通常所称的“文明”成为可能。
(6)使用范围不同书面语用于操纵政治经济权力、记录重要文献、传播教育,所有这些都给予书面语附加上一种优越性。在有文字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渐渐把书面语当做重要的手段; 而口语则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交际语,二者在不同的使用范围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和作用。(7)发展变化程度不同语言无时无地不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可是,操这种口头语的人也许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对于书面语来说,由于其永久性和标准性,使得书面语具有保守性,其变化缓慢,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文言脱节。
(8)可干预性不同
文字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改革,借用,创造,替换等认为措施对其进行使用的规范,但是语言的发展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自发演变的,是具有约束性的,不能人为的随意修改。
(9)作为交际工具的地位不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字则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最重要的辅助语言实现交际作用的工具。总之,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二者在很多方面有着具体的不同,共同发挥着作用。
8. 新词的产生主要有哪些方式? 请举例说明。
【答案】新词的产生主要是通过下列方式来实现:
(1)利用原有的构词材料构造新词。像汉语的“火车”“解放”“公社”“上游”,“阵营”“干劲”“跃进”等都是在原有的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构成的。利用原有的构词材料构造新词是一般语言词汇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
(2)从外语“借”来新词。这类词称作外来词,又称借词。这在各种语言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外来词指音义都来自外语的词,其中包括音义的完全借用,也就是词的意义和声音形式都是来白外语的词的。词的借用是语言中词汇得以日益丰富、充实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3)从方言和某种行业或科学技术部门的特殊用语中借用。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搞”“打牙祭”“垮”从西南方言中借来; “后台”“角色”“开场白”等本来是戏剧界的特殊用语。这些用语现在己逐渐为一般人所运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