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植物研究所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试简述SMTP 通信的三个阶段的过程。
【答案】SMTP 通信的三个阶段:
(1)连接建立。发信人先将发送的邮件送到邮件缓存,SMTP 客户每隔一定时间对邮件缓存扫描一次。如发现有邮件,就使用SMTP 的熟知端口号码同接收方主机的SMTP 服务器建立TCP 连接,连接建立后,接收方SMTP 服务器发出“服务就绪”,然后SMTP 客户向SMTP 服务器发送HELO 命令,附上发送方的主机名。SMTP 若有能力接收邮件,就发送准备好接收命令,若SMTP 服务器不可用,就回答服务不可用。
(2)邮件传送。邮件的传送从MAIL 命令开始。若SMTP 服务器已经准备好接收邮件,则发送一个RCPT 命令,并从SMTP 服务器返回相应的信息,然后开始传送数据;如果SMTP 没有准备好接收邮件,就返回一个代码,指出错误的原因。
(3)连接释放。邮件发送完毕后,SMTP 客户发送QUIT 命令,SMTP 服务器返回信息,表示同意释放TCP 连接,邮件发送的全部过程结束。
2. 试将TCP/IP和OSI 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案】(l )OSI 和TCP/IP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都是按功能分层。
(2)0SI 和TCP/IP的主要不同点如下:
①0SI 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分为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②0SI 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 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0SI 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TCP/IP更侧重于异构网的互联问题。
3. 当计算机移动到外地时,为什么可以保留其原来的IP 地址?这时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移动IP 又称为移动PP 协议,是由ETF 开发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允许计算机移动到外地时,仍然保留其原来的IP 地址。当一个节点的位置发生改变后,如果节点移动到另一个网络的过程中通信正在进行,改变节点的口地址会造成通信的中断;移动PP 使用户的移动性对上层的网络应用是透明的。若一个移动站在漫游时仍保持其IP 地址不变,就要想办法使已建立的TCP 连接与移动用户的漫游无关,此外,还要想办法让因特网中的其他主机能够找到这个移动站。移
动IP 使用了一些新的概念,如永久地址,或归属地址、归属网络;被访网络或外地网络;归属代理、外地代理;转交地址、同转交地址等。
4.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 ), 数据率为c (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 ), 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案】(1)对电路交换,当t=s时,链路建立;
当t=s+x/c,发送完最后lbit 数据;
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2)对分组交换,当t=x/c, 发送完最后lbit 数据;
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 所以,总的延迟=x/c+(k-1)p/c+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即
解得当
5. 试将数据时,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进行Quoted-printable 编码,并得出最后传送的
码,除特殊字符“=”外,都不改变。数据。这样的数据用Quoted-printable 编码后,其编码开销有多大? 【答案】Quoted-printable 编码的规则是对于可打印的
“=”和不可打印的3D 。
面加“=”。
编码开销=(40-24)/24=66.7%。
6. MIME 是如何増强SMTP 的功能的?
MIME 扩展了基本的面向文本的Internet 邮件系统,【答案】以便可以在消息中包含二进制附
件。MIME 利用了一个事实就是,MIME 允许非ASCII 数据在SMTP 上传送。RFC822在消息体的内容中做了一点限制:唯一的限制就是只能使用简单的ASCII 文本。所以,MIME 信息由正常的Internet 文本邮件组成,文本邮件拥有一些特别的符合RFC822的信息头和格式化过的信息体(用ASC Ⅱ的子集来表示的附件)。这些MIME 头给出了一种在邮件中表示附件的特别的方法。
7. 重新计算上题,但使用十六进制运算方法(每16位二进制数字转换为4个十六进制数字,再按十六进制加法规则计算),比较这两种方法。
【答案】首先把检验和字段置零,并将IP 数据报首部划分为16位字的序列,其次将这些16
码以及非码的数据的编码方法是:先将每个字节的二进制代码用两个十六进制数字表示,然后在前面再加上一个等号“=”。而的二进制表示为00111101,即十六进制的 0011100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4C9D39,其中9D 不是ASC Ⅱ码,需在前
位字的序列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字,最后对这些十六进制数进行十六进制反码求和。计算过程如下:
8.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就可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
②怎样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③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①由于在OSI 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 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9. 试辨认以下IP 地址的网络类别。
(1)128.36.199.3
(2)21.12.240.17
(3)183.194.76.253
(4)192.12.69.248
(5)89.3.0.1
(6)200.3.6.2
【答案】A 类地址以1〜127开始,B 类地址以128〜191开始,C 类地址以192〜223开始,故(1)(3)为B 类网,(2)(5)为A 类网,(4)(6)为C 类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