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商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在讨论服务质量时,管制、调度、呼叫接纳各表示什么意思?
【答案】(1)管制:使某个数据流不影响其他正常数据流在网络中通过的一种机制;
(2)调度:路由器的队列所采用的排队规则;
(3)呼叫接纳:数据流要预先声明它所需的服务质量,然后或者被准许进入网络,或者被拒绝进入网络。
2. MIME 是如何増强SMTP 的功能的?
MIME 扩展了基本的面向文本的Internet 邮件系统,【答案】以便可以在消息中包含二进制附
件。MIME 利用了一个事实就是,MIME 允许非ASCII 数据在SMTP 上传送。RFC822在消息体的内容中做了一点限制:唯一的限制就是只能使用简单的ASCII 文本。所以,MIME 信息由正常的Internet 文本邮件组成,文本邮件拥有一些特别的符合RFC822的信息头和格式化过的信息体(用ASC Ⅱ的子集来表示的附件)。这些MIME 头给出了一种在邮件中表示附件的特别的方法。
3.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案】五层网络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的最高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网络层:负责将分组从源站交付到目的站,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由网络层交下来的IP 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的传送帧中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数据链路层在收到一个帧后,可从中提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将原始的物理连接转换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是协调在物理媒体中传送比特流所需要的各种功能。
4. 假定要用3kHz 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根据香农公
式
则性噪比为:
第 2 页,共 38 页 可
得其
中
用分贝表示为:
结果表明这是一个信噪比很高的信道,在表示性噪比的时候,用分贝来表示会更加的直观简明,而直接用比值表示不利于理解。
5. TCP 协议通过哪些差错检测和纠正方法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TCP 中的差错检验通过3种简单工具来完成:【答案】检验、选择确认和超时重传。每个TCP
报文段都包括校验和字段。校验和用来检查报文段是否出现传输错误。如果报文段出现传输错误,TCP 检查出错就丢弃该报文段。则发送端TCP 通过检查接收端的确认,来判断发送的报文段是否已经正确地到达目的端TCP 。如果发出的一个报文段在超时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则发送端将判断该报文段丢失或传输出错,从而重传该报文段。
6.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案】(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中,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数据。
①优点
其优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
②缺点
缺点是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长。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信道利用率低。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中,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①优点
其优点是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线路使用率高。报文交换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缺点
缺点是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通信要求,报文经过网络的延迟时间长且不定。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中,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①优点
其优点是分组动态分配带宽,且对网络逐段占用,提高通信线路使用效率;分组独立选择路由,使结点之间数据交换比较灵活;分组大大压缩结点所需的存储容量,也缩短了网络延时;较短的分组相比较长的报文可大大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传输可靠性。
第 3 页,共 38 页
②缺点
缺点是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当网络通信量过大时,这种时延也可能会很大;同时,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三者的比较: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远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7. 以太网上只有两个站,它们同时发送数据,产生了碰撞。于是按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进行重传。重传次数记为i ,i=l,2, 3, ... 。试计算第1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2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3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以及一个站成功发送数据之前的平均重传次数1。
【答案】把重传的次数从1开始编号,第i 次重传的含义是已经产生了i 次碰撞,在第i 次可
选择的整数集合
第1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第2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第3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2)第i 次成功发送出去的概率
所以
8. 什么叫显式路由选择?它和通常在因特网中使用的路由选择有何区别?
【答案】显式路由选择是指由入口LSR 来确定分组在进入MPLS 域以后的转发路径的工作方式。
显式路由使用流量工程技术或者手工制定路由,不受动态路由影响,路由计算中可以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如策略、COS 等级),每个LSR 不能独立地选择下一跳,而由LSP 的入口,出口LSR 规定位于LSP 上的LSR 。提前为数据分组指明预定义路径,因此不再需要在沿途每一节点上做出路由选择决定。对于通信工程、QoS (服务质量)和防止路由选择循环,显式路由选择很有用。它要求提前建立路径,有些可在IP 网络中用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完成。源路由选择是显式路由选择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发送数据分组之前,端系统发现通过网络的路径。
第 4 页,共 38 页 中,仍然同时选择了同一个数值,这样的概率是则可知 因此: (1)设第i 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