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财经大学贵安新区研究院621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效率
【答案】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即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这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效率是在实践中最常遇到的价值标准之一,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来理解效率这一概念:①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就是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种比例关系; ②经济学中所阐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是对社会福利状态的一种描述。按照该效率概念,如果还有可能对社会目前的状态进行改变,从而可以使社会中某些个体或群体的福利得到提高,但同时其他所有个体或群体的福利都至少维持了原先的水平,那么目前的状态就是没有效率的。相反,如果进行这样的改变的可能性己经不存在了,则配置己经达到一种最优的状态。
2. 事前评价
【答案】事前评价是指在公共政策实施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价。事前评价的内容大致包含三个方面:①对公共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公共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对未来趋势、发展规律把握得如何,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成败。②对公共政策可行性的评价。通过分析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做出评价。③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即通过对公共政策内容和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公共政策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做出预测和评价。
3.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以下特征:①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②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③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④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⑤具有手段性的特点。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生活和政治权力通过特定的方式和途径养成社会成员权威人格和权利人格,从而形成思想文化的政治认同和道德权利的途径。政治社会化是特定社会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
4. 线性规划
【答案】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即以消耗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
这个目标既可以使产出最大,也可以使投入达到最小。
5. 规划方法
【答案】规划方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其中,线性规划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方法。
6. 方案规划
【答案】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在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 _是方案。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包括:政策规划的目标导向、变革取向、选择取向、理性取向和群体取向。
7. 戈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答案】戈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是指政策执行研究不应忽视各种层次中执行动态面的探讨,其所提出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即着重于探讨政策执行的动态过程。在“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中,戈金等人认为中央政府做出决定启动了政策执行过程,而这一决定通过其形式和内容多多少少都会约束政策执行人员的选择和行为。地方政府回应中央政府强加的诱导和约束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地方政府偏好的性质和强度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能力。在这一模型中,戈金等人将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依据其独立性分为三类。独立的自变量包括联邦政府的诱导和约束、地方政府的诱导和约束,这两者都是事先存在的。半独立的中间变量是由中央政府决策与地方政府决定共同影响的,地方政府能力与地方政府输出的决定是两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影响着因变量,即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情况又反馈回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其诱导和约束因素。
8. 公共政策环境
【答案】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皆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可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两类。公共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工作环境是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即一般环境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依赖公共政策主体对其加以观察、识别、理解和寻找。
二、简答题
9. 探讨提高和改善政府绩效的途径和方法。
【答案】提高和改善政府绩效的途径和方法包括:
(1)牢固树立绩效观念。要提高政府绩效,首先必须打破旧的习惯,树立新的效率观念。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提高政府绩效的重要性,使得人人重视绩效,事事讲究绩效,让提高政府绩效的观念在政府机关乃至整个社会蔚然成风。
(2)明确政府职能,建立合理的公共部门管理体制。合理的公共部门管理体制是提高政府绩效的基本保证。建立合理的公共部门管理体制要求:在政府内合理划分权限,实现权责一致,界限分明;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和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部门组织。
(3)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实现公共管理制度化、法律化。依法行政是保证政府管理畅通,提高绩效的基本前提。政府应以完备的立法形式、准确的执法手段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规范各种行为,促进绩效的提高。
(4)提高公共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公共管理者的素质是提高政府绩效的基础。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政府绩效的高低都与公共管理者的素质优劣直接相关。因此,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促进政府工作人员的高素质、专业化,是提高政府绩效的关键。
(5)促进政府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现代化。政府必须一方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善公共管理,运用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电子传真设备等来处理公文、传递和贮存信息,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政府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另一方面要引进、消化、吸收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思想,推行现代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政府事务的处理速度,从而为提高政府绩效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技术平台。
10.简述如何实现官僚责任?
【答案】韦伯认为,科层制不仅是一个理性效率的体制,也是一个责任的体制。实现官僚责任的最好办法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的专业化分工。组织强调横向的区域分工和单位分割。它的基层由负责执行日常任务的工作岗位组成,根据功能性质将这些工作岗位归类为单位。单位内的活动,直接由较高岗位的职业负责。
(2)明确的权责分配。每个层级和单位皆有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各执其掌,各负其责。
(3)完备的规则和程序。管理者会致力于建立完善的措施、组织规范,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减少组织中的离异行为。组织成员的行为受精心设计的规则和程序的指引。
(4)科层节制。组织形态系层级节制的体系,依据地位高低规定人员的命令服从关系。
(5)重视文件和资料的处理工作。组织的一切活动,应尽量用文字加以记录,有健全的资料处理制度。
传统的管理制度设计在维护责任方面是有其比较优势的,如能保证公共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