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融资本全球化
【答案】金融资本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市场,使资本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的过程。金融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领域。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内在地推动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消除了金融交易在国际间进行的一系列技术障碍和限制,使各国金融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越来越短,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流动几乎没有限制,为金融资本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金融资本全球化具体表现为:金融活动“游戏规则”的全球一致化; 市场参与者的全球一体化; 金融工具的全球化;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交易币种多样化; 全球利率的趋同化。
2. 机器大工业
【答案】机器人工业是指以使用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由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是以劳动工具的变革为起点,即从手工工具转向机器。机器是指由零部件组成能够运转或传送能量的或产生有用功能的机构。它由发动机、传动机、工作机和控制机构组成。机器的制造由手工制造发展成以机器造机器,使机器大生产形成牢固的技术基础。机器应用于生产过程,使劳动组织与生产工艺发生变革,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机器大工业也成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特殊方法。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确立,使劳动最终从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变为实际上隶属于资本,同时扩大了雇佣劳动队伍,从而形成巩固的雇佣劳动制度。在由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过程中,产业革命起了重大作用。产业革命又称为工业革命,是以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生产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产业革命的完成就建立起机器大工业和工厂制度,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
3. 自然经济
【答案】自然经济是指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分工很小发达的社会中,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今某些经济落后的地方,还存在自然经济的残余。自然经济作为人们劳动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征: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经济;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经济:自然经济是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的经济。
4. 物化劳动
【答案】物化劳动是指己经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劳动者借助劳动资料进行劳动,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生产出新的产品,这个新产品是劳动与物相结合的结果。作为劳动过程的结果,物化劳动是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 另一方面,劳动物化后的新产品,有的作为生活资料用于消费,有的作为生产资料进入新的生产过程,成为劳动得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作为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物化劳动是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
5. 利润率
【答案】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剩余价值率、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变资本的节约、资本的周转速度。
6. 资本主义上资
【答案】资本主义工资是指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它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而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尽管它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资这一形态,把有酬的必要劳动与无酬的剩余劳动的区别抹杀了,把资本家无偿占有下人剩余劳动的关系掩盖了。
7. 商品
【答案】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物之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 二是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十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同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只有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交换出去,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8.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下面几点内容:
(1)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
(2)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小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
(3)在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要降低。马克思在分析不同部门之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时候还提出了“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应当使用的必要劳动时间,即表现在市场上对该种商品的总供给量和需求量大体一致时生产该商品需要的时间。
9. 资本循环
【答案】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叮个阶段,采取了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资本循环属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必须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10.国际直接投资
【答案】国际直接投资(FDI )是指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对境外投资,并参与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生产性活动的一种投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以获取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从而达到获取利润为目的。如果间接投资己超过一定的比例(国际上一般规定为10%),从而已经掌握了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这时间接投资就变成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一般都要参与一国企业的生产,生产周期长,一般在10年以上,由企业的利润直接偿还投资。资金一旦投入某一特定的项目,要抽出投资比较困难,其流动性小,风险性大。国际直接投资只要双方谈判成功即可签订协议进行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的投资,它不仅涉及到货币资本运动,还涉及到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运动及其对资本使用过程的控制。国际直接投资的盈利或亏损的变化比较缓慢,一旦投资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简答题
11.区域经济集团的特征和内容是什么?
【答案】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各成员国根据平等互利和自主的原则,在共同战略的基础上,在各自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的领导下,通过共同协商使区域内各国经济生活由国家过程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