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者
【答案】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2. 微观社会工作行政
【答案】微观社会行政是指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3. 本土性社会工作
【答案】本土性社会工作指的是对某种助人模式(包括理念、过程和方法)的判断和认定,即指那些土生土长的、发挥着有效的助人功能的制度化的行动过程。那些生长于本土的,与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化的助人模式可称为本土性社会工作。
4. 制度性社会福利
【答案】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5. 社会工作价值
【答案】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社会工作所奉行的价值与其他领域所奉行的价值以及社会一般价值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6. 接纳
【答案】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在关于接纳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它与非判断的态度是等价物。其实,接纳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作为一个积极的动词,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二、简答题
7. 社会工作研究应该注意的伦理守则。
【答案】社会工作研究应该注意的伦理守则主要包括:
(1)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
①自愿指没有任何威胁和利诱下完全自由地选择;
②知情指参与者需要了解与研究有关的所有信息;
③同意指参与者自愿同意,有能力自行做决定且未受任何因素影响。
当然,自愿参与也可能会破坏科学性,如,参与者完全被告知所有信息就可能使实验设计无法实现,实验设计与专业道德就可能存在矛盾。
(2)参与者无伤害
任何研究都可能导致伤害,如:家庭暴力研究可能使参与者遭受更严重的暴力,探索个人困境也可能让参与者回忆心理创伤,只关注研究而对问题解决漠小关心也是对被研究者的伤害。参与者无伤害要求在选题和设计的开始就要注意到可能给案主带来的危险。如有必要,在研究完成后可以对被研究者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
(3)匿名和保密
①匿名就是研究者在资料集中后删除某些个人信息以让人无法分辨被研究者。
②保密则要求被研究者提供资料前、中、后无旁观者或不遇到他人,未经被研究者同意不向他人公开其资料,所提供信息让他人无法判断案主身份,成果发表需征得被研究者认可等。
(4)研究者身份
研究者在伦理上不可以故意隐瞒身份或采用欺骗手段。但是,研究者如果提供真实身份就可能无法获得可靠资料。因此,倘若研究上有需要且已获有关部门允许,工作人员可藉研究人员身份搜集资料,此为“实务上的欺骗”。
(5)价值中立
研究者应价值中立,避免倾向性。在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设计、资料搜集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客观地记录信息,不作任何诱导,不凭个人意志选用信息,客观报告分析结果。但是,社
会工作研究很可能带有研究者的个人烙印。
(6)研究结果的公开和分享
研究成果必须清楚介绍研究背景,不可有任何欺骗,应客观报告研究结果和研究不足以供其他人士参鉴。研究成果也应与他人分享,因为提高研究效率、促进服务技术、改善案主福利是社会工作研究乃至社会工作的根本要求。
8. 简述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
【答案】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主要包括:
(1)新教伦理
新教伦理的核心概念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信徒可以小必经过牧师和教会组织来建立与上帝的关系,他们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直接接受上帝的指示。新教的这一信仰破除犷宗教的等级制度,在神学领域里树立起个人的权威。
根据基斯一鲁卡斯(A.Keith-Lucas )的研究,新教伦理包含以下基本假设:
①人要为他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
②人性基本上是罪恶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一种意志行动来克服;
③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艰苦工作实现物质繁荣;
④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使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秩序;
⑤不成功或越轨的人不应受到帮助,虽然应该做出有限度的努力,以便恢复或激发这些失意者为了他们自己更加努力工作;
⑥对变迁的主要激励是在经济或物质方面发现奖赏和惩罚。
基斯一鲁卡斯在这里所阐述的自我负责、意志胜恶、艰苦工作和物质繁荣、法律和秩序、助人自助、奖赏和惩罚等新教的价值观念,许多至今仍然是社会工作价值的组成部分。
(2)人道主义
①人道主义的实质
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巧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它的最初形态是“人文主义”。其实质就是反对神学,提倡人学; 反对神权,提倡人权; 反对神性,提倡人性; 反对愚昧,提倡理性; 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反对神道,提倡人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倡人道主义显然是有进步意义的。
②人道主义的历史功绩
a. 直接触发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动摇了中世纪封建统治的基础;
b. 人道主义和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c. 弘扬了科学和理性的光辉,促进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d. 以抽象的形式提出了“人”、“人权”、“人性”和“人道”等概念。
③人道主义的组成部分
a. 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它是以人为本位的,而不是以神或别的干什么东西为本位;
b. 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是自由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