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吉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801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变动趋势是什么。

【答案】产业结构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一般来说,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各产业增加值在GDP 中的比例变动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动两个方面来衡量。产业结构变动呈现以下两种重要的趋势:

(1)产值部门构成的高级化趋势。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的份额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2)劳动力部门构成向二次、三次产业倾斜的变动趋势。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的份额不断减少:第二产业所占的份额首先迅速增加,然后趋于稳定; 而第二产业所占的份额则持续增加。

总的说来,劳动力的部门构成与产值的部门构成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在时间和速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提高时,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农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下降的幅度。

2. 简述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关系。

【答案】(1)单个资本的运动是指各单个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依次变换不同的资本形态,独立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着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在资本运动中,资本首先表现为彼此独立的个别资本,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循环运动。由于各单个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而它们的循环和周转也是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这种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的运动。

(2)社会资本运动是单个资本运动的有机组合,单个资本运动是社会资本运动的组成因子。同单个资本运动一样,社会资本运动的过程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且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 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包括个人消费在内,是由于个人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者出售消费品并把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这部分资本的循环正是通过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运动来实现的。所以,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般商品流通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 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关系。

【答案】(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问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上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儿点内容:

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

②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

③在现有正常生产条件下,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存在区别,同种商品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也会不同。

④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是一个不断扩大规模的再生产过程。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这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给超过需求过大时,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 反之,如果需求超过供给过大时,劣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上升,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下移动。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生产条件的变化实现的,因此,决定价值的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两种含义的相互关系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价值决定的基础,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价值的实现。

②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区别:第一种含义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所决定的则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 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由于社会总劳动时间是有限的,因此,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

4. 怎样认识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答案】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

研究社会再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包括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的问题。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过程是在市场中实现的,因此市场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之所以说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市场实现问题,其原因在于:

(1)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也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2)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而且要求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就是说,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从市场上得到的使用价值必须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

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

二、论述题

5.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扼要说明你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认识。

【答案】(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2)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认识

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表现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 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危害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一种非正常的经济结构,由于我国特殊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负效应,形成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阻滞:

a. 使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无法转移,形成了“三农”问题。户籍制度人为隔离城乡,使市民和农民身份凝固化,以致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两个各自封闭循环的体系,市民和农民两种身份迥异的不同公民。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无法获得名正言顺的市民身份和下人地位,他们只能被称之为不伦不类的“农民工”。在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城市的现代经济部门发展缓慢,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而农村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大量过剩劳动力产生,并且无处转移。

b. 造成了消费需求不足,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二元社会结构人为地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