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风景园林硕士344风景园林基础(自)[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清代造园著作(一家言》作者、园林方面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答案】《一家言》全名《性翁一家言文集》,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字性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平生漫游四方、遍览各地名园胜景,颇以自己能作为造园家而自豪。先后在江南、北京为人规划设计园林多处,晚年定居北京,为自己营造“芥子园”。《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李渔认为“幽斋磊石,原非得己; 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即人们不能经常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乃退而求其次,摹拟大自然而创为园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熔铸、反映园主人或造园家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感受。因此,“主人雅而取工,则工且雅者至矣; 主人俗而容拙,则拙而俗者来矣”。在“房舍”一节中,李渔竭力反对墨守成规,抨击“亭则法某人之制,榭则遵谁氏之规”,“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丝毫不谬”的做法,提倡勇于创新。在“窗栏”一节中,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这就是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并举出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数例。“山石”一节尤多精辟的立论,李渔非常重视园林筑山,认为它“另是一种学问,另有一番智巧”。他主张叠山要“贵自然”,不可矫揉造作。此外,在“山石”一节中李渔还谈到石壁、石洞、单块特置等特殊手法,并从“贵自然”和“重经济”的观点出发,颇不以专门罗列奇峰异石为然。他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这都是宋以来文人园林的叠山传统,与计成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2. 试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漫长的演进过程,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是封建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份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商、周、秦、汉。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小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筋,也是享家园林的前身。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期(公元220~589年)即魏、晋、南北朝。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在意识形态方面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公元589~960年)即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从这个时代起,园林的发展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4)成熟时期(公元960~1736年)即两宋到清初,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封建文化的发展虽己失去汉、唐的阎放风度,但转化为在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5)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即清中叶到清末,清代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道、咸以后,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衰颓的迹象。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此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3. 简述书院园林和现代学校的异同?
【答案】古代书院与现代校园一样,都是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存在的,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任务,学识的传授是其宗旨。学识的传播中应注重环境效应,因此都要构造出文化风格,以呼应自身的特点与专长,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书院文化。现代大学校园与古代书院虽同为教育机构,但是由于时代不同,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很多差异。
(1)规模上现代大学校园无沦是占地面积还是学校的师生人数,其规模都远远超过古代书院。
(2)理念上两者所处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理念、认知感受和追求精神享受的程度均不一样,在结合社会环境、人群情趣爱好,促进教育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3)园林环境两者的园林环境也不同,书院大多利用自然、朴素的园林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景观和地面形态,这符合古代的传统造园理念; 而现代大学校园的园林建筑环境更具多样性,甚至有些新建大学的园林建设受西方园林建设理念的影响,对自然的原型保留较少,人工痕迹较深。
(4)规划上占代书院园林布局一般有明确的中轴线,采用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有着较封闭的景观系统,而现代大学校园的园林建设则多种多样,分区比较明确。
4. 列举中国园林建筑中屋顶造型的主要种类。
【答案】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建筑的外观一般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历史上称为“三段式”,因此构成的建筑外型有独特风格。屋顶形式是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部件。园林建筑艺术贵在看顶,造型多变,翼角轻盈,形成我国园林建筑玲珑秀丽的外形,是构成我国园林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屋顶的造型有庞殿或四阿、硬山、悬山、歇山、卷棚顶、攒尖顶、弯隆式等。
(1)庆殿,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又称四阿式,多用于宫殿(寺观亦用)
(2)硬山,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3)悬山,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
(4)歇山,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是硬山,房殿式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垂脊下端处折向的俄脊四条,故又称九脊式
(5)卷棚顶,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孤形砌面
(6)攒尖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之一,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见于亭阁,塔等
(7)弯窿式,屋顶形式之一,屋盖为球形或多边形,通称圆顶。此外,用砖砌的无梁殿,室内顶呈半圆形,亦称弯窿顶。
5. 按照园林的平面布置形式,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并各举三个例子。
【答案】按照园林的平面布置形式,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类型,其特点如下:
(1)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规则式园林的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都要求整齐对称、呈几何形状。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南京中山陵园林、北京天坛公园等。
(2)自然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自然式园林效法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条件为主要布置原则。我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从人型的帝皇苑囿到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
(3)混合式园林事实上,绝对的规则式园林和绝对的自然式园林是不多见的,不过是以规则式或自然式为主而己。园林中规则式布置与自然式布局的比例差不多的称为混合式园林。混合式园林一般在建筑物群的附近采取规则式布置,而园林建筑群的园区则采用自然式布置,两种形式是有机的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过渡。如广州烈士陵园,在园林规划中,地形平坦的可规划成规则式,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规划自然式,树木少的可规则式,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以规则式较经济。林荫道、建筑广场的街心花园等以规则式为宜,居民区、机关、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前的绿地以混合式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