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648新闻传播史论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默多克

【答案】默多克是国际传媒大亨,他从澳大利亚办报起家,目前已控制澳大利亚2/3的报纸,拥有澳大利亚新闻有限公司。20世纪60年代收购英国的《世界新闻》和《太阳报》,70年代购入美国《圣安东尼奥新闻》、《纽约邮报》、《波士顿先驱报》,1979年成立新闻集团,进入全球业务拓展的重要阶段。1981年收购英国《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以及哈拍·柯林斯出版社,控制了英国30%的报纸发行量,还拥有英国天空广播公司40w0的股份和路透社的部分股权。1985年收购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后,1987年组建全美第四大电视网一一福克斯广播公司(FBC )。到20世纪90年代,新闻集团的业务已地跨澳、美、欧、非,在卫星电视领域形成霸主地位。90年代中后期聚焦亚洲传媒市场,STAR 成为其辐射亚洲媒体市场的重要平台。目前,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传媒集团之一。

2. 新闻本位观念

【答案】新闻本位是指新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讲述真实的故事,即新闻报道要遵循事实第一、新闻第二的准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反映报道己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真实的事件或人物动态;

②讲述百姓的故事,即新闻报道要深入生活和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报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

③公平、客观得讲述故事,即新闻报道要不偏不倚,采取中立的态度报道事件中的当事者,发表的评论和解读也要基于客观事实,不做拔高;

④及时讲述正在发生的故事,即新闻记者要第一时间报道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争取时效,将第一现场的信息快速传递给广大受众群体。

3. 《同时代人》

【答案】《同时代人》是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该刊为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初为季刊,1843年改为月刊。1847年转入涅克拉索夫和帕纳耶夫之手,别林斯基遂为该刊制定了抨击农奴制度、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派思想的纲领。1856年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同时代人》的主编后,经常刊发有关农民革命问题的文章,成为革命民主派的主要论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1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同时代人》被勒令休刊8个月,复刊后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866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未遂),

转而严格控制报业,《同时代人》被勒令长期停刊。

4. 星法庭

【答案】星法庭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出版法庭,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该法庭完全为封建王朝压制言论服务。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命令”,即著名的“星法院法令”,该法令的内容包括:①全体印刷商的印刷机必须在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登记; ②伦敦市外,除了牛津与剑桥大学,一律禁止印刷; ③除非教会同意,不再允许新的出版商登记; ④特许制的各项规定; ⑤印刷任何刊物均须事前申请许可,否则处以罚款或者坐牢处分; ⑥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对非法秘密出版物和印刷机有搜索、扣押、没收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利; ⑦出版商的学徒不得超过3人,但牛津与剑桥大学的印刷商各限有一名学徒。在“星法院法令”颁布后的54年间,星法庭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栓桔。后来克伦威尔专政、查理二世复辟时期都将此法作为出版管理的基础。1641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才被正式取消,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

5. “一城一报”

【答案】“一城一报”是指新闻传播领域曾经出现过的一个社会现象,是对美国二战后报业集中和垄断发展现象的概括。二战以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报纸发行量亦不断持续上升,但在激烈的竞争下,报业发展却出现了极度垄断的态势。日报的总数不断减少,以至于出现了许多城市只有一家日报,即所谓的“一城一报”现象。“一城一报”是报业经过多年自由竞争的结果。

6. KUNA

【答案】KUNA 是科威特通讯社(KuwaitNewsAgency )的简称。建立于1956年10月,是半官方的通讯社。负责对国内外发稿,包括国内外重大新闻、经济消息、金融消息、社会奇闻等。此外,科通社还经常转发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等海湾国家的报纸社论和其通讯社发布的消息,也常转发新华社的阿拉伯文消息。

7. 意见领袖

【答案】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在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实验中发现,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是两级传播“大众传播—意见领袖—般受众”。在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的后续研究成果《个人影响》和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二书中进一步发展。意见领袖的基本特点是: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8. 世界新闻新秩序(NewWorl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Order)

【答案】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NewWorl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Order)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的、旨在反对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新闻传播控制的行为,以克服两者之问存在的严重的新闻传播不均衡、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依据的自由、平等、均衡、公正的新闻传播新秩序。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既是建立新型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9. 卫星直播电视

【答案】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专门的广播卫星。广播卫星上的转发器功率大,普通的电视机用户通过安装简单的接收装置(包括小型碟式天线等)来直接收看卫星传送来的节目,这便是卫星直播电视。卫星直播电视的出现,可显著提高地面电波强度,进行大面积的电视讯号覆盖,其具有抗干扰性能强、音像清晰度高的优点,标志着电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80年代以后,卫星直播电视广泛使用于跨越国界的电视传播,成为国际电视的重要传播和接收方式。

10.新闻框架

【答案】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新闻框架”(newsframe )的学术概念。

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即所谓“打包,’)。

11.《法兰西晚报》

【答案】《法兰西晚报》由菲利普·维阿纳创刊于1944年8月22日,其前身是1941年创办的地下刊物《保卫法兰西》。创刊之初,大量刊登照片、图片和娱乐性新闻,以趣味性吸引读者,还专门聘请了原《巴黎晚报》主编拉扎雷夫担任主笔。20世纪40年代末,《法兰西晚报》并入阿歇特报团,成为法国最大的报纸。1976年,阿歇特报团将该报转让给埃尔桑报团。该报易主后逐步改变编辑方针,增加政治、经济等严肃性新闻的报道和评论,以求增强竞争力。该报面向社会中产阶级,代表市民的观点和利益,政治上偏右。

12.俄罗斯新闻社

【答案】俄罗斯新闻社的前身是新闻通讯社,由苏联的四个团体一一新闻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对外友好和文化联系协会、全苏政治科学知识普及协会于1961年2月联合创办。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