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715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护法战争发生的原因、结果和教训是什么?
【答案】护法战争是孙中山领导的为维护《临时约法》尊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想,而发动的反对封建军阀独裁统治的战争。
(1)原因
张勋复辟垮台后,段祺瑞掌握北京政府实权,拒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卖国独裁。孙中山率部分海军抵达广州,成立军政府,自任大元帅,讨伐段祺瑞,护法战争开始。
(2)结果
在反动政客和国民党“右派”议员的操纵下,非常国会改组军政府,改大元帅为“总统制”,迫使孙中山去职,护法战争失败。
(3)教训
①证明了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使孙中山加深了对军阀势力的认识。
②约法、国会的民主精神已为军阀、政客所阉割,“护法”的口号已经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和群众需要。
③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2. 评价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答案】(1)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
①1928年北伐打败了奉系军阀,基本上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地位大大加强,为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准备了前提。
②一些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为改订新约运动的进行提供了可能性。1926
年底,英国表态中国应有关税自主权。接着,美国表示愿意放弃在中国的关税控制和治外法权等。
③北伐战争的时候,帝国主义制造了万县惨案、九江惨案等,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取得民心,决定进行改订新约运动。这也是一个独立政府争取国家主权的表现。
(2)改订新约运动的内容
①争取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国民政府经过一系列交涉,最终,美、英、法、德、挪威、荷兰、瑞等与中国签订了关税条约;比、意、葡、日、丹麦、西班牙等国与中国条约期限已满同中国签订了新的友好通商条约。这些国家在条约中都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同时又都享有“最惠国待遇”。中国的关税自主仍不能完全实现。取得关税自主权后,国民政府便开始取消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经过一系列交涉未果,后由于国民会议即将召开,为了能对大会有所交待,国民
,后因英美等政府不得不在1931年5月4日宣布中止谈判,颁布了《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
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而未能实施。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努力成效甚微。
②收回租界。在解决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问题的同时,国民政府便已经就镇江、厦门英租界、天津比租界和威海卫租借地同英、比进行谈判并将其收回。领事裁判权问题谈判中止后,国民政府正式进行收回租界的交涉。但因领事裁判权问题未能解决,阻碍了收回租界方案的实施。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改订新约运动被迫中止。1934年,中英、中美条约已届十年修约之期,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向英、美提出修约要求,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改订新约运动遂宣告结束。
(3)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的影响
①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改订新约运动具有积极作用:
a. 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人民。南京国民政府用不太长的时间,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签订新约,减少了他们在中国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进步。
b. 在一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c. 伴随着改订新约运动的开展,关税收入大大增加,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同时,改订新约运动也有其局限性,即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既具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不摆脱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4.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新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
作的政治基础,原因如下:
(1)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2)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民权主义”,在君主专制被推翻后矛头直指一切不民主的政治体制,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一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和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反封建的革命性进一步加强。节制资本,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国民革命。
(3)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5.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④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势力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
②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