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715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论述题

1. 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了哪些重要团体和刊物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答案】(1)重要团体

①1895年,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强学会,是维新派的第一个学会;

②1898年,谭嗣同等在湖南创立南学会,是带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政治团体;

③1898年,康有为等在北京创立保国会,以“保国、保教、保种”为宗旨,略具政党规模。 (2)创办的重要刊物

,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①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 ②1896年,康有为在上海创办《强学报》

; ③1896年,由梁启超为主笔,汪康年、黄遵宪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是北方宣传维新变法最主要的报刊; ④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后改名为《湘学报》; ⑤1897年,江标、唐才等在长沙创办《湘学新报》

,是南学会的机关报; ⑥1898年,谭嗣同、唐才常等在长沙创办《湘学报》

,是当时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⑦1897年,康有为在澳门创办《知新报》

报纸;

⑧1897年,康有为、唐景蒋、岑春煊在广西桂林创办《广仁报》。

2.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案】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后,中共有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纲领,善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

(1)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共产党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针对各种舆论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使全民族认清了抗

日战争的性质和发展进程,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3)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全国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多次抗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是由两个战场组成,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采取开展游击战争,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军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在促进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作战力下降,转入次要位置。敌后游击战则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帮助根据地人民渡过难关。

(4)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先后发起三次反共高潮,人民军队给予了坚决的反击,成功击退国民党。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日矛盾放在首位,积极争取抗日合作。并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和方针,始终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答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1)地位

①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结束了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

②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

③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④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灿烂篇章,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2)作用

①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

②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③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

4. 简述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或者可问皖南事变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

【答案】(1)历史背景:

①日本为了早日结束侵华战争,实现南进目标,加紧了对国民党的诱降。

②同盟军与轴心国两方面的力量都想拉拢蒋介石,从国际形势上抬高了蒋介石集团的地位。

③蒋介石对打击共产党的势力一直没有死心,想趁国际形势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发动反共高潮。

(2)经过:

①1940年7月,国民党提出了一个取消陕甘宁边区,限制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及作战区域的所谓“中央提示案”。此案的提出是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先声。

②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在蒋介石的指使下,发出皓电,限令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于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皓电的发出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开始。11月9日,中共中央复佳电,坚决拒绝国民党要求八路军新四军限期撤到黄河以北的命令。但为了顾全大局,同意将皖南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12月8日,国民党政府以何、白名义发出齐电,强令黄河以南八路军新四军于1941年1月底前全部撤至黄河以北。但蒋密令顾祝同若新四军至限期(12月31日)不北渡,应立即解决。在此情形下,将皖南军部迅速北移是正确的方针。但项英在“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延误了北移时机。直到1941年1月初才在中央的严厉督促下转移。

③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及在皖南的部队9000多人从泾县云岭出发。5日到达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袭击。6日,顾祝同所属上官云相等部在蒋“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密令下,向新四军发起总攻。新四军与敌进行了七昼夜的激战,伤亡惨重。叶挺为保全部队,主动往上官总部协商,被扣押。14日,新四军除2000人冲出重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项英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后,1月17日,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军法审判”。第二次反共高潮至此达到了顶点。

(3)影响:①皖南事变发生后,1月10日,中国共产党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针对皖南事变暴露出来的国民党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真面目,共产党坚决贯彻“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大力宣传国民党破坏抗战、妄图消灭共产党的野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拥护,博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声援,不仅打退了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且使新四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华中、华北解放区的对敌斗争与各项建设事业更加深入开展。

②全国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中间派等转变立场,开始同情和支持共产党,使蒋介石在政治上处于孤立地位。这种政治情况的变动,人心的向背,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5.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