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634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西北地区存在大面积的中纬度沙漠,这不同于由于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沙漠的出现,如撒哈拉沙漠;长江中下游平原所处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然而不但没有出现沙漠,反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利用所学自然地理学知识,解释上述事实。

【答案】(1)撒哈拉沙漠出现原因

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2)我国西北地区也存在大面积沙漠,但一者成因却不相同。

我国西北地区的纬度是北纬37度至北纬50度,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为纬度为30°附近的地区,因而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并非由副热带高压造成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气候干旱是由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难以

,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冬季)导致当地夏季温暖干燥,冬季温暖干燥。 深入(夏季)

(3)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成为沙漠的原因

长江中下游平原虽和撒哈拉沙漠一样处于副热带高压带位置,但对这一地区起主导因素的并不是副热带高压。我国是很典型的季风气候,由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海陆位置关系. 冬天的时候大陆高压海洋低压,形成冬季风,夏天的时候海洋高压,大陆低压,形成夏季风. 从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带来很多水汽. 由于中国的地势成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的模式,东部平原地区有利于季风的进入. 所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多雨,不会形成沙漠.

2.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仟务。

【答案】(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②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

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

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3. 地貌学中的劣地,现在开发为彩色丘陵、五彩湾等旅游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劣地是干旱区发育的一种地貌。在半干旱气候带,在岩性松软的地区,沟网密布,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通常称之为劣地。劣地是土地的自然属性,是指这块土地的自然条件不是很好。自然属性的好坏能影响经济属性的好坏但二者之间并不完全一致。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过程中,没有绝对劣势的资源,我们要善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变资源劣势为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充分开发,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土壤纵剖面的分层特征。

【答案】(1)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将土壤剖面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它是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发育的自然实体。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一般将这些土层称为土层或土壤发生层,每一种成土类型都有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形成不同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重要的土壤形态特征。

(2)一般把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从上到下划分为有机层(O ), 腐殖质层(A ). 淋溶层(E )、淀积层(B ), 母质层(C )和母岩层(R )。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称之为过渡层。

(3)耕作土壤是长期受人为耕作、施肥、灌溉、管理和稳定种植农作物的土壤,其剖面构造与自然土壤不同,其基本划分为耕作层(A 11)、犁底层(A 12)、心土层(C 1)和底土层(C 2)。

5. 简述群落的水平结构及其复杂性的原因。

【答案】(1)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在群落生境的水平方向上,常成镶嵌分布。

(2)群落的水平结构复杂性的原因

导致水平结构的复杂性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的相互作用。

①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风布植物、动物传布植物、水布植物分布可能广泛。而种子较重或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往往在母株周围。同样是风布植物,在单株、疏林、密林的情况下扩散能力不相同。

②环境异质性。由于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结构、水分条件的异质性导致动植物形成各自的水平分布格局。

③种间的相互作用。植食动物明显地依赖于它所取食的植物的分布。还有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等的结果。

6. 什么是地理坐标? 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

【答案】(1)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地理坐标系以地轴为极轴,所有通过地球南北极的平面,均称为子午面。

(2)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①经度

某一地点的经度,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即经度的零度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和西经180°线是重合的。

②纬度

赤道把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就是纬线,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一地的纬度即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赤道纬度为0°,由赤道向两极,各分为90°,北半球的称北纬,南半球的称南纬。

7. 解释地球公转运动带来的地理效应。

【答案】(1)地球公转运动

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也是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高空看来,地球公转和自转都呈反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带来的地理效应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的多少。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一日之内,太阳以不同的高度照射地面。正午时刻,它升的最高,称正午太阳高度。由于地球的公转,在不同的日期内,同一地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