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8教育技术学基础[专业硕士]之教育技术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传播
【答案】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 虚拟教室
【答案】虚拟课堂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通过远程音视频授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培训的学习效果,更是满足了用户大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网络培训体系。其系统基础主要由课件制作工具、实时互动课堂、课件点播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网关构成。在这方面,展视互动虚拟直播课堂技术走在行业前沿,能够轻松实现超万人实时在线培训、学习互动与交流。
3.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仲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4. 量规
【答案】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往往是从与评价日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准确度高、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等特点。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是以非客观性的方式呈现,量规的应用也就日渐得到重视。
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
5. 信度
【答案】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一致性,从而降低信度。
6. 概念图
【答案】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 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Ausubel 的先行组织者主张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7. CSCL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仲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8. Portals
【答案】中文意思为门户。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服务的Web 站点,又称为网络门户。现在通常认为网络门户就是网上浏览者的出发地点,人们经由这道门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看作上网的“启动港”,上网第一站。
二、简答题
9. 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答案】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与如下3个主要方面密切相关:
(1)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0年代末,由十有声电影和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原有视觉教学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当时的教学实践,视觉教学便发展为视听教学。
①视听教学初期,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资料和专家的理论指导而发展缓慢,但在二战这特定的历史时期,视听教学却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得到大力的发展。视听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重点探索视听媒体的特性及其对学习的影响。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各种视听理论相继出现,在诸多关于视听教学的研究中,堪称代表的是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它融合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和当时流行的心理学观点,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学的主要理论根据。
②“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是: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一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绎验方式之不足。
③戴尔也曾把教学活动中的“经验”称做学习途径。因此,“经验之塔”学说不但延续了霍
本关于视觉教学的理念,而且进一步详尽论述了具体学习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抽象的学习经验必须以具体的学习经验为基础。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各个学习者不同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在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前,个别化教学一直是教育的基本形式,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而实现。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出现以后,急需大批技术劳力,因而提出扩大教育规模的需要,这种面对面的个别化教学就逐渐被班级授课制所取代。当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人本主义受到普遍的重视,尊重个性、改革集体授课制的呼声渐起,于是开发适合学习者个别需要和特点的教学系统被提上日程。
著名的早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特点是:教学目的明确; 试图使学习适合学生个别差异,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步调模式,学生能自定学习进度,但必须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才能转入下一步的学习; 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由于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这类个别化教学形式日趋消失。毋庸置疑,这种早期的个别化教学实验为教育技术的个别化教学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来源于设计和改进教学的一种经验主义方法,这种经验主义的方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夸美纽斯,他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应用归纳的方法来分析和改进教学的进程,为系统理解教与学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而后,由斯金纳等人所描述的关于程序教学的编制过程是利用经验主义的方法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典型事例,是形成教学系统方法的一个促成因素。
在此基础上,60年代初期,加涅、格拉泽、布里格斯等将系统论思想与上述任务分析、行为目标和标准参照测试等理论、概念及方法有机结合,提出了早期的“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型。从60年代中期开始,在视听传播领域中开始出现输入、过程、输出、反馈等系统论的概念,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逐渐成为视听传播领域的理论。
与此同时,布朗等人在《视听教学:媒体和方法》教科书中提出了系统化教学模型,该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的教学设计活动都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能力,根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调整教学过程。这一模型比较充分地体现出如何在设计教学中应用系统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是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直接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10.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范畴?
【答案】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个范畴,包含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5个方面:(1)设计范畴:设计包括过程的设计和资源的设计。在实践中主要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把学习资源的设计整合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程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设计范畴至少包括四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