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管理?
【答案】(1)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是一个人通过对自身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日标,获取职业信息,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且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人生规划的一个部分,是个体对于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预期和蓝图。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基于个体的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因素而形成。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一系列的过程:自我评估和职业定位; 职业生涯机会评估; 职业目标的设定; 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策略的制定; 职业生涯策略的调整等。
第四,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调整的过程,会根据外界环境、家庭因素等各方面的因素不断做出变更。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员工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的一种顶期和蓝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指导性; ②清晰性; ③挑战性; ④可行性; ⑤一致性和连贯性; ⑥弹性。
(2)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为了更好实现员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寻求组织利益和个人职业成功最大限度一致化,而对员工的职业历程和职业发展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采取一系列的手段。
首先,对于组织而言,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的一项管理职能,会使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管理手段。
第二,职业生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理想,而实现组织利益。
第三,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对员工在本企业中的职业发展历程所进行的管理,包括为员工设定职业发展路径,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提供培训与开发机会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目标。
2. 如何理解信度和效度?
【答案】(1)信度是指测试的可靠程度和客观程度,即测试的一致性。也指测试方法不受随机误差干扰的程度,简单地说就是指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越高,说明测试方法的信度越高:否则,就意味着测试方法的信度越低。效度又称效性或者正确性,是指测试方法测量出的所要测量内容的程度,也就是说它在多大程度上能测量出要测的内容。
(2)在员工甄选中,效度是指应聘者的测试成绩与今后的实际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程度,如果在测试中成绩最好的人也是今后实际工作绩效最好的人,同时在测试中成绩最差的人也是今后实际工作绩效最差的人,就说明这一测试方法具有很高的效度。对效度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指标对应聘者进行选拔。
可见,为了保证员工甄选的效果,测试方法必须同时具备高的信度和效度。
3. 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 每一种考核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在实践中,基于员工个体的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归结为三类:一是比较法; 二是量表法; 三是描述法。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表所示。
表 绩效考核方法
4. 人力资源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成的。人力资源具有的特殊性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能动性 【答案】人力资源的本质就是人所具有的智力和体力,它所有的性质都是围绕这个本质而形
人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既是价值创造的客体,同时也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人力资源的能动性表现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即人,能够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等。
(2)时效性
人力资源是以人为载体,而人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发育成长期,人还不能进行价值创造,不能称为人力资源; 成年期,人可以进行财富的创造,形成了现实的人力资源; 老年期,人不能再进行生产创造,因此不再是人力资源。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的这种倒U 形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3)增值性
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个体来说,人的体力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而是不断增强到一定限度; 他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也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相反会因为不断地使用而更有价值。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力资源是不断增值的,创造的价值会越来越多。
(4)社会性
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不同,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社会属性。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同,必将导致人力资源质量的不同。
(5)可变性
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变动,从而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在使用过程中人会因为自身心理状态不同从而影响到劳动的效果。另外,人力资源的可变性还表现为人力资源生成的可控性。
(6)可开发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式等不同于自然资源。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职能。人力资源因其再生性而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与价值,是效益最高的投资领域。
二、案例分析题
5. 华为的素质模型
[1].素质模型在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华为素质模型的构建过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3].素质模型在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启示?
【答案】[1].(1)华为的素质模型就是在价值评价体系里构建的,这就是素质模型在华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定位,不管称之为胜任特征模型还是素质模型,都是作为华为的价值评价体系中的一个组织环节。
(2)华为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有着明确、清晰的定位,隶属于华为人力资源管理铁三角中的价值评价体系。在价值评价体系中,也包括三个模块:绩效管理体系; 以职位、流程以及组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以任职资格、素质模型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这三个模块又构成了华为价值评价体系的铁三角,分析面向绩效、职位,以及人和能力。
(3)这三大价值评价体系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仟何一块都没有独立于华为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是形成了有机融合,与其他体系进行了很好的对接。首先,我们对职位进行评价,确定职位价值,然后对每一个职位明码标价,然后,我们对人进行评价,把职位要求与能力素质等结合。人配置到了相应的位置上之后,我们再看事,评价他的态度、绩效等
[2].(1)华为的素质模型是由国外咨询公司协助搭建,经过“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管理过程。
(2)细分比较详细,根据职位特点来构建。
华为的素质模型分为两大类:通用素质模型与基于职位族的素质模型。在通用素质模型中,包括成就意识、演绎思维、归纳思维、信息搜集、关系建立、团队精神等18项通用素质。除了通用素质模型外,华为还有基于职位族的素质模型。在华为,为了对干部与一般管理者进行区分,又作了领导通用素质模型、管理者通用素质模型,这样基于职位族的素质模型就包括领导者、管理者、研发族、营销族、专业族、操作族的素质模型。另外,各个职位族下面还细分为更小的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