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23现代地理学(含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涓滴效应

【答案】涓滴效应是指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的经济增长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产生有利的作用。

2. 资源密集型产业

【答案】资源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进行生产的产业。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泛指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原始森林、江河湖海和各种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农矿业,包括种植业、林牧渔业、采掘业等。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虽然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对资源环境不合理地开发和使用,也付出沉重代价。

3. 绝对成本学说

【答案】绝对成本学说是成本学说的一种。该学说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成本绝对降低,然后彼此进行产品交换,则对有关国家都有利。

4. 新贸易理论

【答案】新贸易理论是指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5.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

【答案】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是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

6. 连接度

【答案】交通网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与比较。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β为交通网的连结度; E 为边的数量; V 为顶点的数量。

7. 区域合作

【答案】区域合作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它的经济意义在于,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

二、简答题

8. 基于产业功能分类,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模式。

【答案】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组合方式。学术界曾提出过多种区域产业结构模式,解释各产业之间的组合或配置方式。这里,主要介绍以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所构建的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1)主导产业选择

在区域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组织的核心。因此,它的选择就至关重要。般地,只有具备下列特征的产业才能作为主导产业:

①高比较优势系数

②高产业关联度

③高需求收入弹性

④高生产率上升率

⑤高产业创新能力

(2)关联产业配套

关联产业的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来合理规划、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形成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3)基础性产业配套

基础性产业是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性产业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引导和组织基础性产业发展,尽量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基础性产业并不仅仅是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服务,还要为其他产业、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4)潜导产业及支柱产业发展

潜导产业代表了区域产业未来的发展希望。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时,必须考虑如何根据世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和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结合本区域的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选择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作为潜导产业。并且,在技术引进、资金供给、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扶植,创造条件促使其逐步发育、壮大。

9. 简述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答案】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1)强调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经济和文化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关系

①政治经济学理论有助于文化转向的学术研究,许多文化实践是按经济逻辑运行的,对文化实践的分析可以应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

②经济实际上是在文化地域上运行的,文化与经济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它们有各自运行的逻辑,但也紧密相互作用。既存在着经济对文化殖民和文化的工具化利用,反过来也存在着经济对文化的根植和依赖。

③人们重视文化并不意味着忽视了经济活动及经济分析。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己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活动的显著特征,经济的社会文化根植性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充分体现了经济和文化的紧密结合。

④经济与文化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两者更是互相结合、互相渗透。过分强调它们的差异性,只注重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或者过分强调联系而把它们混为一谈,都是不可取的。

(2)经济的社会文化根植性

①根植性的概念

根植性是指经济活动和结果受到行为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这种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

②经济活动的根植性的核心

现代经济地理学越来越关注经济活动的社会文化特性。经济活动的根植性的核心就是将区域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的精确结合,在不同类型区域培育不同的制度、根植性、信用、互惠、合作,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制度转向的主要学派

①学派名称

a. 弹性专业化和产业区学派;

b. 新产业空间学派;

c. 学习型区域学派;

d. 创新环境学派;

e. 区域创新系统学派;

f. 管制与治理理论。

②学派的共同前提

a. 承认地方化和全球化是交互作用的制度化过程,地方制度响应全球化过程,并成为全球化过程的一部分;

b. 另一方面,通过相关支持机构的融合,以及镶入社会资本,运用柔性战略,使地方相关主体成为影响经济进化过程和路径的重要因素。

③学派制度的认识上的差别

a. 弹性专业化和产业区学派、创新环境学派、学习型区域学派比较强调作为规则、程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