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请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 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1)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
(2)垄断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①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②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③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⑤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 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1)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 交换价值
【答案】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资本的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它的公式是:C :Vo
二、辨析题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答案】错误。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③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④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2)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6.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道理,不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①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小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主要矛盾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出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它告诉人们在观察和处理任何事物或过程的诸种矛盾时,必须善于以主要精力从多种矛盾中找出和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主要的任务,从而掌握工作的中心环节; 当矛盾的主次地位发生了变化,事物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时,要善于找出新的主要矛盾,及时转移工作的重点; 还要把事物或过程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作为一个有机的体系予以统筹兼顾,发挥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以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是进行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革命政党决定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依据。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后问题的精髓。
①共性与个性问题是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钥匙。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一切方面,是把握矛盾问题的一条主线。
②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原理。只有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才能依据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分析,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
③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又是正确理解和认识辨证运动的钥匙,人的认识过程是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不理解这一原理,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矛盾。
④共性是一类事物与另一类的区别,而个性是同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区别。
⑤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看做一类事物和一个事物,一个事物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一类事物中少任何一个事物都还是一类事物,但是一个事物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不是一个整体或一个事物。
7.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从猿到人、从动物群体到人类社会的飞跃的动力问题,这集中表现在“劳动创造了人”这个科学论断上。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并全面论述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这个作用表现在:
(1)劳动推动着原始人手脚分工、直立行走,感官也逐渐分化和发达。
(2)在劳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了语言。
(3)在劳动和语言的双重动力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
(4)在劳动基础上人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形成和发展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5)在劳动中,原始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人类社会。
总之,人区别于动物、社会区别于自然的本质特征如语言、意识、社会性等都是在劳动过程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8. “人们不断创造自然规律,但社会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此社会规律是可以创造和消灭的”。
请阐述对上述文字的看法。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和稳定联系。
(2)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