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请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 经济基础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2. 金融资本

【答案】金融资本是指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发展,银行资本由集中走向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增强,大银行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固定的关系。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3. 上层建筑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具体是:

①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②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 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4. 社会主义本质

【答案】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这一社会主义口标。

二、辨析题

5. 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①动因:15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

②含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③途径:

a.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b.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③实现产业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实现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

④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是在资本原始积累发生以后,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6.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从猿到人、从动物群体到人类社会的飞跃的动力问题,这集中表现在“劳动创造了人”这个科学论断上。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并全面论述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这个作用表现在:

(1)劳动推动着原始人手脚分工、直立行走,感官也逐渐分化和发达。

(2)在劳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了语言。

(3)在劳动和语言的双重动力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

(4)在劳动基础上人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形成和发展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5)在劳动中,原始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人类社会。

总之,人区别于动物、社会区别于自然的本质特征如语言、意识、社会性等都是在劳动过程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7.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这句话说的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它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资本家通过“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2)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这些大大促进了资本卞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8.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活动起源于劳动,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

①在劳动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而错综复杂的、丰富多彩的整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

②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过程,劳动者与他的劳动手段是统一的,这是劳动发展的第一阶段。随着劳动活动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者和劳动手段直接合一的原始形式就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劳动者与劳动手段相分离,形成了劳动手段的私人占有,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即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这是劳动发展史的第二阶段。

③由于劳动者和劳动手段的分离必然产生对劳动者的奴役,到了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奴役达到了极端,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劳动要求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达到和“返回”与生产资料‘、生产手段的重新直接结合,这就是劳动发展史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

(2)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起点。

①逻辑和历史应该是统一的,因此劳动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产生、发展的逻辑起点。

②人们只有从劳动及其历史演变出发,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才能透过人类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的、必然的逻辑线索,看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才能理解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经过这样的历史阶段,而不能跳过这些历史阶段; 才能理解为什么在人类历史的一定阶段上,只能形成这样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而不能出现别的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