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吉林大学行政学院640政治学原理与法学基础理论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民族问题

【答案】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或民族集团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诸方面因一系列矛盾而引起的问题。它表现为诸如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纠纷、民族压迫、民族斗争和民族运动等形式和现象。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民族差异,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自然前提和客观原因:

②剥削制度,这是阶级社会产生民族压迫的深刻根源;

③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依然存在的主要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不是孤立的抽象存在物。它与特定的时代条件相关,是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一方面,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依赖性来看,民族问题如何解决,在什么程度上解决,受当时社会政治总问题的制约; 另一方面,从民族问题在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来看,民族问题解决得好坏,将关系到革命能否成功、政权是否稳定,对于国家的治乱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的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

2. 国家的社会职能

【答案】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3. 政治发展

【答案】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相生的概念。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又可以用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作为过程,政治发展是指政治目标的运动或政治运动的方向。人们总是从积极的方面来评价政治发展的目标,尽管政治发展中有暂时的逆转。作为结果,政治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即政治发展包括若干不同的成分,而其中的不同成分义是相互关联的。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政治现代化既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又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概念。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其两个重要的方面。政治民主既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又是政治发展的手段。人权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不管是政治现代化,还是政治民主化,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的提高。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十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

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遵照国家总的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并积极参与全国的政治生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②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等等在内的广泛的自治权。

③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建立。

5.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政治改革的特点有:

①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层为主体;

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③政治改革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④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⑤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有统治为目的;

⑥政治改革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⑦政治改革以经济改革为先导。

二、简答题

6. 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在国际政治中,国际法具有其特定的积极作用,概括地讲,这些作用主要是:

(1)国际法是保障有序的国际政治关系的法律条件。

在正常情况下,国际政治关系的有序性,是国际政治活动和交往得以顺利进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际法一方面为这种有序性提供了基本规范和准则,另一方面则以其特定的约束力,为这种有序性创造了特定的保障性条件。

(2)国际法是确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法定依据。就其内容来讲,国际法规定的是国家在国际政治和其他国际性活动中应该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国际法的这种内容特点,使得国家在国际政治关系和活动中所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应该享有的权利,具有了稳定、确定和明确的依据,从而便于国际政治行为责任的划分和对于实际行为的相互监督。同时,国际法可以使国家在国际政治活动中明确合法作为与不合法作为的界限,从而使得判定其实际政治行为具有法律依据。

(3)国际法为裁定和政治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提供了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纠纷是经常发生的,国际法为判定这种矛盾、冲突和纠

纷的是非、责任提供了基本的参照系。同时,国家之间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和纠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以政治方式解决,乃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方式。在以政治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纠纷的过程中,国际法即是国家之间进行谈判、协商,乃至提交第三方进行仲裁的原则性基础。国际政治的实践证明,只有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纠纷,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4)国际法为非常状态下的国际政治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

国际法规定了国家之间处于战争状态时的基本行为规则和原则,这就确定了国家之间在对抗和战争条件下应该遵循的国际政治行为的合法范围、方式和规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战争和对抗的恶性发展。国际法规定了交战国与非交战国以及中立国之间的关系原则,从而不仅确定了非常状态下不同国家交往的基本规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国家之间的非常状态和战争在涉及范围上的蔓延。

7.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有哪些特征?

【答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宽容与信仰自由

①定义:宗教宽容是指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宗教与世俗社会之间应当本着宽容原则,相互容忍,相互认可、相互尊重、相互对话,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和保障宗教自由与宗教信仰自由。 ②表现:

a. 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宽容。国家、政府及其官员在信仰问题上保持中立,国家不得确立“国教”,也不得在宗教生活中采取带有歧视、压制甚至是迫害的行为;

b. 宗教团体与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宗教团体与异宗教信徒之间,还有不同的宗教信徒之间都相互平等、相互尊重。

(2)多元竞争与教派林立

①定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是宗教宽容的必然产物,所谓多元化,即多种宗派并存发展,整个宗教格局呈现出种类繁多、派系林立的状况。

②表现:

a. 一些传统的宗教不断出现分化,从而产生出许多新的教派;

b. 新的教派层出不穷;

c. 传统教会内部突出的离心倾向。

(3)世俗化与理性化

①定义:“世俗”是针对“神圣”而言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世俗化也就是指宗教日益关心世俗世界的日常生活,而不仅仅是关心上帝天国或彼岸世界。

②表现:许多宗教的信徒都淡化了对遥远天堂生活的追求,也不再只注重上帝的永恒道德和戒条,而更多地追求现实的利益和享乐。

8. 非马克思主义国家主要有哪些代表观点?

【答案】国家一直是政治学家和思想家们研究的重要对象,关于国家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