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774土地资源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土地资源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对土地和土地资源这个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和剖析; 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的研究; 以及系统分析土地资源各个构成要素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综合质量和利用的影响规律,即研究各自然要素与土地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研究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土地资源学的重要内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都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决定了土地资源的空间变异性很大。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规律性和区域特殊性。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方法过程。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计算土地自然生产力和土地经济生产力两种土地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上生产的食物可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一一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以便合理的协调人地关系,为土地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甚至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主要应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和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两个方面。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土地资源保护应该包括对土地资源数量上的减少控制和质量上的退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是为了确立并巩固与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以及监督土地利用而由国家制定的包括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措施的实施等的方法论上。
2. 士地资源保护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1)土地资源保护是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和科学技术等手段,保护土地资源小受破坏的工作。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对己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种、保护培养,并要节约用地,要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 对已开垦的土地,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
①退化土地,即水土流失的土地、沙漠化的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污染土地的防治及保护; ②对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质量的保护,不仅包括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还包括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减退。
3. 什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 简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指通过技术与行政手段使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分布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既满足人类经济生活与环境要求,又不断改善资源本身的质量特性,所以,持续土地利用是一个由行政管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区域综合生态系统工程。可持续土地利用包括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
(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条件
①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即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强生产服务而提高其生产潜力。
②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即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进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③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即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所以也有把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的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④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即生产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决不能“高产”出“穷村”。
⑤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如要持续,则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性,第三世界国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在解决温饱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最后达到生产与生态的高度结合。
4. 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答案】(1)土地经济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经济学特性
①土地经济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生产消耗及价格均容易随时间而变化价格的短期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可以利用平均价格而避免,但长期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经济评价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用,当市场形势和价格发生变化,其结果就必须进行更正,甚至需要从新评价。
②有的土地经济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为前提。如对于长期的投资或收益,要假设资金的利息或贴现率; 对于长期性的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寿命进行假设。
③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集约化水平等。
(2)现金流量贴现,是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为现在的价值(现值)的一种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评价中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二、论述题
5. 试述可待续土地利用评价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1)联系
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具有一定的联系,如果预测到一种土地利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引起土地适宜性的退化,则可认为这种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
(2)区别
持续性评价与适宜性评价比较,具有两个特点:
①更加注意对土地利用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评价;
②对各种因素的变化趋势要选择或确定判断标准,并以此反映将来的变化形式及其对持续性的影响。
6. 在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时,如何考虑土地报酬递减律以及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问题?
【答案】土地报酬递增递减规律对确定土地资源的集约经营规模和投入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实行集选定合理的土地利用集约度,首先必须使土地资源与其他变量资源的投入有一个最佳的配合比例和最佳配合点。
图
如图所示,土地报酬的第1阶段因变量资源投入不足,未达到集约利用的粗放边际,实际上是一种类似粗放经营方式,或掠夺式的经营。第3阶段,因变量资源投入过多,超出了土地的容受力,逾越了土地利用的集约边际,因而是一种不合理的集约经营。只有第2阶段,变量资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