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是市场机制的长处。但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因而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必须有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的宏观调控。题目中的观点看到了市场经济的优点和作用而忽视了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认为市场的调节作用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的观点是错误的。

2. 循环经济是一种能循环利用物资但与发展无关的经济模式。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因此,循环经济是一种能循环利用物资却与发展密切相连的经济模式。因此,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二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后,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1)社会卞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己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己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火,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己经确立。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工人阶级己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己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4)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过渡时期存在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己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因此,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错误的。

二、简答题

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案】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有: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是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6. 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的关系?

【答案】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局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就是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小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7.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