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63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63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一) ... 2
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63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二) ... 8 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63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三) . 16 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63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内部密押卷及答案(四) . 22 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63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五) . 31
一、名词解释
1.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的最初实际尝试起始于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从统治方法上看,它与自由主义方法、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方法相区别,但其本质上依然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合的表现。
2. 威权政体
【答案】威权政体,又称为权威政体,也有学者将其称为专制政体或者独裁政体,这是一个用以指涉那些在性质和特征上处于民主政体和极权政体之间的政体形式的一个概念。威权政体分为保守型,激进型,表面上举行所谓民主选举的,不具有一个具有主导意识形态的军人政权,盗贼式的政权。
3. 行政机关立法参与权
【答案】立法参与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具有一定的立法权利。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把立法权赋予议会,但政府一般都有权参与立法程序,由此构成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制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创议权,包括创议修改宪法和制定普通法律,这种创议可以是直接提出宪法修正案和法律的草案。如上所述,只有在议会制国家和半总统制国家,政府才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而在总统制的美国,总统和政府所拟定的法律草案,必须以议员的名义在议会提出,总统的立法参与权表现为指导立法,即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及各种专门咨文的形式提出立法纲领和计划。二是对法律的否决权,这项权力是在公布法律的程序中体现的。如美国总统如不赞成某项法律,可以将否决意见书连同法案一起退回国会,但此种否决如果被国会两院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法律仍可生效。法国总统作为政府总政策的最高决策人,也可以将法律退给议会重新审议。
4. 国家的政治职能
【答案】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由于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阶级的统治和镇压来实现,所以,有时又称镇压职能。国家
的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 政党制度
【答案】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
(1)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利益和统治需要而随时改变政党制度。
(2)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政府制度一般具有法律明确、具体和特定的规定,而政党制度可以在宪法中作原则性规定,也可能按照宪法惯例而形成,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3)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二、简答题
6. 有人认为“‘国家契约说’反映了国家的本质。”如何评价?
【答案】国家契约说没有反映国家的本质。
(1)国家契约说发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家伊壁坞鲁。16---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市场交换和契约行为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如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从自然法的角度完善了社会契约学说,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国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
(2)社会契约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了国家。由此可见,国家实际上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
(3)社会契约学说实际上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并没有反映国家的本质。由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都只是历史的虚构,因而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4)根据对国家起源的历史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器和工具。如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列宁也指出:“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7. 如何理解“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因”
【答案】不同个人、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同一群体中不同成员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发展以及利益本身内容和层次的发展提高,都会引起社会政治关系的变化发展,从而引起政治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人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革命、变革与民主进程从一定意义上都是利益运动推动的结果:
(1)政治革命是横向利益矛盾以及相应的政治力量激烈冲突和对抗的结果,是代表着新的生产力要求的阶级的利益取代代表旧的生产力的阶级的利益的统治地位的过程。
(2)政治变革则是政治权力主体根据社会利益矛盾调整政治体系,改造政治文化,以维护自己统治和利益的过程。
(3)政治民主则是社会成员通过平等、自由的权利行使和实现来表达和形成共同的意志和利益要求,调节相互之间利益矛盾的政治形式。
因此,无论是政治革命,政治变革还是政治民主都是围绕利益而展开的政治活动,都是调整不同个人、群体之间利益矛盾的政治过程,利益是根本动因,决定着政治发展的发生和结果。
8. 政治改革的目标和作用。
【答案】政治改革是一种自觉的政治变革活动。为了明确前进方向,稳步而有序地推动改革进程,政治改革的领导者通常会确定改革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政治改革的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
(1)政治改革的目标:
①调整政治结构。政治改革之所以要进行,根本上是为了变革政治上层建筑中那些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与环节。从历史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旱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两种相反相成的趋势。要适应这一趋势,政治体系就必须实行规范化分工,形成层次清晰、职责分明、彼此协调、自如运转的合理结构。否则,政治体系便会因为体制的刻板僵化而在复杂多样的要求面前束手无策,调度失灵,乃至产生紊乱和衰败。
②提高管理效能。政治改革必须落脚于政治体系功能的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相适应,政治功能的完善体现在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无论哪个方面,都需要政治体系形成一套程序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否则,便只能是行政的低效率,甚至产生运行中的脱节、断裂和摩擦。
③协调利益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导致的利益关系格局的变化,是驱动政治改革的基本原因之一。为了平衡和解决各个方面的利益矛盾,政治改革必须对现有的权力结构进行适度调整。这种调整首先要扩大政治参与,使权力体系向更多的阶层和集团,特别是那些新兴社会力量开放,以便激发和保持政治体系的活力。同时,由于权力结构调整打破了旧的利益分配模式,容易引发动荡,因此,在触及某些社会力量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问题上,必须综合平衡,使社会的矛盾紧张化减到最小程度。就此而言,参与的扩大化和权威的稳定性,是政治改革所谋求的双向目标。
(2)政治改革的作用
①积极回应环境变化向政治体系发出的挑战。这种过程的自觉推进和顺利完成,不仅有利于维持政治秩序的稳定,提高政治管理的效率,保障政治体系的良性运作,而且还会向外部环境输入积极能量,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这是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作用。
②勇于革除现有政治体系的种种弊端。当政治弊端在一定程度得到整治和克服,它就不仅会使社会矛盾趋向缓和,使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得到强化,而且还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积累政治价值资源,在开明、民主的轨道上把政治生活不断推向前进。
9. 简述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答案】执政党的权力,是指特定社会政治生活中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的权力。从本质上来讲,执政党的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是一致的。不过,由于社会公共权力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权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