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622行政学与政治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极权政体

【答案】极权政体,又称全能政体或总体统治。主要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些激进的独裁体制,如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极权统治的典型特征在于它对社会彻底而全面的控制。它打破了国家与社会、集体与个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基本界限。

2. 政治学

【答案】政治学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就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由此可见,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关于政治学的这一定义表明:

①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行为形态,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和制度形态,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形态,这些形态也都属于政治学研究的对象。

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政治学既要求对政治现象进行描述,对政治表征进行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的规律。

③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人们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必定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巨大的指导作用。

3. 政治体系

【答案】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①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

②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

二、简答题

4. 政治冷漠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唤起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答案】(1)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行为方式,政治冷漠可能出自四方面的原因:

①经过长期的政治浩劫之后,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疲倦反感或对于政治目标失去信心而对政治无动于衷;

②政治权力的权威基础和效力下降,由此引起政治参与的功能下降;

③政治权力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人们对于政治管理的信任程度下降,进而导致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下降;

④在社会制度完善的国家,在正常情况下因为政治机构已替其成员解决大部分问题,故有些公民觉得其关心政治与参加政治与否均无所谓,从而不参与政治。政治冷漠虽然表明了公民一定的政治态度,也可在特定意义上影响政府政策,但政治冷漠不利于政府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容易出现决策的专断。而且,如果是因公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而采取的政治冷漠,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展为政治不服从,甚至导致政治反抗。

(2)政治参与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公民积极关心和参加公共政治生活,是每个公民的政治权利,也是其政治义务。公民应尽可能大的扩大自己的政治参与。唤起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完善政治参与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把公民的政治参与权落到实处,保障公民政治参与途径的畅通无阻。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政治参与的宣传,号召鼓励广大公民参与到政治决策与公共管理中来;

②积极推进公民对重大问题的参与和讨论,加大公民对政府政治行为的监督力度。使社会各阶级、阶层、团体和个人积极地参与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讨论,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把自己的要求建议传递给政治系统,影响政府决策;

③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素质和能力。公民是政治参与的主体,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与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基本素养密切相关。因此,应该注重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培育,注重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

④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民主制度建设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和保障。完善的民主制有利于促进公民开展广泛地政治参与,有利于集社会之力进行社会管理。 总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需要政府与公民两方面共同努力。完善政治参与法律制度,增强政治参与意识能力等。

5. 简述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答案】政治与法律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们都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政治是人们根据社会利益,通过政治权力进行政治权利分配的社会关系; 而法律则是特定的政治权力制定和认可的对于社会成员在社会和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范。两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和作用,共同服务于政治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政治与法律的关系包括:

(1)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

①法律是由特定的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未经特定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如宗教规范、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等等,都不成为法律。

②法律依靠特定的政治权力强制,以社会成员的权利的方式实施,因此,它必须以特定的政治权力作为其力量后盾,以政治权力确定和分配的特定权利为实现形式。

③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换言之,法律只有在政治权力使社会政治矛盾处于自己的有效控制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超出这个范围,如社会处于混乱、动荡、战争以及局部割据状态中,法律就会失去作用。

(2)法律对于政治又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法律使政治统治者的利益要求、权力地位和权利资格法规化,使政治权力的运行、政治权利的实现和社会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规范化,使社会政治秩序规则化,使社会政治生活遵循法的精神,以公正、明确、稳定和公开的方式有效规范各种政治矛盾和政治活动,维持社会政治秩序,保障统治者的利益及其权力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社会的依法治理。

6. 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力量相互作用的发展,政治权力内在地具有膨胀、扩展的特点。

(2)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主要体现在:

①政治权力在其作用范围方面的扩展。政治权力一经形成,就会在内在扩展性的驱使下,最大可能地扩展其作用范围。

②政治权力在其作用层次方面的扩展。政治权力的扩展性驱使政治权力在纵向上的运动,形成政治权力在权力层级方面的扩展,通常,政治权力势将从较低层级向着较高层级扩展运动。③政治权力在其利益含量方面的扩展。政治权力趋于在其作用的既定范围和层级上,具有更多的利益含量,以强化自己的权力力量,同时,提高权力的效用。

由此可见,政治权力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支配性的能动力量,在其内在的扩展性驱使下,政治权力自发地趋向扩展。因此,为了使政治权力按照公共利益的要求运行,必须对其进行制约。

三、论述题

7. 试述国家权力的特性。

【答案】权力与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关系。但是,国家权力却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强制力的垄断性。

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里都存在。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自从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权力与原始社会的权力的区别主要不在于是否具有强制性,而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是强制力的垄断。

(2)普遍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