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夏大学人文学院706中国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__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答案】《孔雀东南飞》
【解析】《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全诗353句,1765字,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
2. 第一部用魏良辅改进的_______腔演唱的传奇戏是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
【答案】昆
【解析】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根据明代传奇作品《吴越春秋》而改编,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戏。它借中国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诸侯国争霸的故事来表达对封建国家兴盛和衰亡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
3. 被王国维称赞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词作是纳兰性德写的《_______》。
【答案】纳兰词
【解析】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其词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己”
4. 关汉卿《救风尘》杂剧中所写的机智、老练且富有义气的妓女形象是_______。
【答案】赵盼儿
【解析】《救风尘》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主要写恶棍周舍骗娶红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见义勇为,设计将宋救出。
5. 传奇《宝剑记》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李开先
【解析】传奇《宝剑记》的作者李开先是明代著名诗人、学者,曾在朝廷中任职,官至太常寺少卿。该剧本取材于中国白话小说名著《水浒传》,但有所改动。
6. 马致远在其散曲名作《秋思》中这样描绘争名夺利的世态:“看密匝匝蚁排兵,_______,闹穰穰蝇争血”
【答案】乱纷纷蜂酿蜜
【解析】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由秦汉帝王和三国豪杰的今昔来说明争名争利最
后仍然化为乌有。作品一方面极力歌颂隐居生活的优美与高洁。另一方面又极力描写尘世间争名夺利的丑恶与肮脏,“看密匝匝之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争攘攘蝇争血。”作品否定了功名富贵,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流露了消极厌世,及时行乐的思想。
7. 《吴越春秋》和《_______》都是以描写东汉时期吴越争霸为线索的散文。
【答案】越绝书
【解析】成书于东汉的历史散文《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它们都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
8. 柳宗元《三戒》是指《永某氏之鼠》《黔之驴》和《______________》。
【答案】临江之麋
【解析】《二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二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9. 明代茶陵派的代表是_______。
【答案】李东阳
【解析】李东阳主持文坛数十年之久,其诗文典雅工丽,为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又工篆书、隶书。著有《怀麓堂稿》《怀麓堂诗话》《燕对录》等。
10.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_______》。
【答案】咏史
【解析】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这首诗先叙太仓令有罪,被押送到长安城。次写缇萦闻父言而沉痛,遂诣阙陈辞。然后写汉文帝生恻隐之心,下令废除肉刑。结尾是班固的感慨,赞扬缇萦胜过男儿。《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而不是像后代有些咏史诗那样重在议论抒情。班固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咏史》诗,用词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此诗当是班固晚年下狱时所作,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慨。
11.“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均出自于《_______》。
【答案】战国策
【解析】《战国策》作为史学名著,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此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和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借用寓言阐述道理。成语“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均出自这里。
12.建安时期在诗歌创作上影响最大的除“三曹”外,就是“建安七子”与女作家_______。
【答案】蔡琰
【解析】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董卓之乱中,被掳至南匈奴,嫁左贤王,生二子,后被曹操用金璧赎归,再嫁董祀。其诗今存三首,其中五言体的《悲愤诗》较可信。
13.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其中“鲍参军”是指刘宋时期著名诗人_______。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一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庾开府”是指梁和北周大诗人庾信,他的骄赋名篇_______长约五千言,描述了梁朝败亡的历史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堪称“赋史”。
【答案】鲍照; 《哀江南赋》
【解析】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其诗歌的突出内容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十八首。庚信的《哀江南赋》是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之作,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14.《红楼梦》有_______与程高本两个版本系统。
【答案】脂评本/脂本
【解析】脂评本是指《红楼梦》八十回本。在一百二十同本《红楼梦》问世以前,这部长篇小说以八十同抄本的形式在群众中流传。这种抄本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有回首总批、眉批、夹注、正文下面的双行批注、回末总批等,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纷雯为多。因此,这种八十回的抄本系统,习惯上称为“脂评本”或“脂本”。
15.钟嵘《诗品》置左思于_______品。
【答案】上
【解析】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二、简答题
16.简述明末传奇的汤、沈之争及其文学意义。
【答案】(1)汤、沈之争
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的问题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汤显祖以“至情”为其戏曲创作之本,讲究浪漫风格,文辞上偏于绮丽,称“文采派”; 而沈憬则好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基调,强调本色,尤其苛求曲辞的格律,称为“本色派”或“格律派”。在当时和后世的诸多戏曲理论著作中,文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汤沈两人并提而论,出现了说汤必言沈,说沈必论汤的现象。基于汤氏文采为先、沈氏格律第一这两种创作理论上的差别,汤沈之间产生了争论。后人称之为“汤沈之争”。
(2)汤沈之争的文学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