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大学专业学位中心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结构观察
【答案】结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结构观察多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其观察的内容是固定的,观察记录表也类似于结构式问卷,观察者根据统一的要求,对每一个观察对象进行统一的观察和记录。因而其结果可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
2. 样本规模
【答案】样本规模又称为样本容量,它是指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确定样本规模也是每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统计学中通常以30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30个个案及以上)和小样本(30个个案以下)。
3. 测量的效度
【答案】所谓测量的效度,也称做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效度所关注的问题是所测量的是否是希望测量的,也可以说,效度是指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
4. 研究设计
【答案】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下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5. 定序测量
【答案】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定序测量不仅能够像定类测量一样,将不同的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还能反映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异。它的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或者<),它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个层次。定序测量所得到的信息比定类测量所得到的更多。同时,定序测量除了具备定类测量的对称性(即区分同类与不同类)以外,还具备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是指甲对乙具有某种关系时,并不等于乙对甲也具有这种关系。
二、思考与实践
6. 实地研究中的访谈与调查研究中的访谈有什么不同? 实地研究中这种无结构访谈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相比之下,哪种访谈对研究者的要求更高? 为什么?
【答案】(1)实地研究中的访谈通常是一种无结构访谈,有时甚至只是一般的、随意的闲聊,而调查研究中的访谈则是结构性访谈。
两者的差别如下:
①无结构访谈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并主要应用于实地研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
②结构访谈要求在访谈过程、访谈内容、访谈方式等方面都尽可能统一,做到标准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访谈中各种个人因素,特别是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访谈过程,从而增加访谈过程的客观性和资料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得访谈资料便于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但结构访谈因为缺乏弹性,缺乏灵活性,无法了解更加具体、更加详细的资料,也无法对所访谈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
③无结构访谈弹性大,灵活性强,它有利于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结构访谈相比,无结构访谈的最大特点是深入、细致。但是,这种访谈方法对访谈员的要求比结构访谈的要求更高; 这种访谈方法所得的资料难以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而且特别耗费时间,使得访谈的规模受到较大的限制。
(2)无结构访谈的主要优点是弹性大,灵活性强,它有利于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结构访谈相比,无结构访谈的最大特点是深入、细致。
(3)无结构访谈对访谈者的要求更高,因为无结构访谈的控制是访谈过程中最重要、最难掌握的工作任务,访谈者必须能够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适当控制访谈对象,达到访谈目的。
7. 一份问卷主要包含哪些部分,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一般遵循哪些规则?
【答案】(1)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尽管实际调查中所用的问卷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往往都包含这样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
①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应该说明内容有:调查者的身份,即说明“我是谁”; 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 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 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②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其作用和仪器的使用说明相似。 ③问题及答案:这是问卷的主体,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从形式上看,问题可分为开放式
与封闭式两大类。
④编码: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中,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即赋予每一个问题及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2)问卷中问题的前后顺序及相互间的联系,既会影响到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结果,又会影响到调查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所遵循的原则有:
①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问卷最开头的几个问题一定要相当简单,回答起来一定要非常容易。这样可以给回答者一种轻松的、方便的感觉,以便于他们继续填答下去。如果一开始填写,回答者就感到很费力,很难填写,那么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
②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如果开头的一批问题能够吸引被调查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填答问卷的兴趣,那么调查便可能较顺利地进行; 相反,如果开头部分的问题比较敏感,一开始就直接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触及有关伦理、道德、政治态度、个人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往往很容易导致被调查者产生强烈的自我防卫心理。回答者的这种自我防卫心理将会引起他们对问卷调查的反感,有碍他们对调查的合作,阻碍调查的顺利进行。
③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是因为,任何人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总能谈些看法,说出些所以然来:而对不熟悉的事物,则往往难以开口,说不出什么来。如果以被调查者熟悉的内容开头,就不至于使调查一开始就卡住而无法进行。
④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这是由十行为方面的问题涉及的只是客观的、具体的事实,因此往往比较容易回答; 而态度、意见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涉及回答者的主观因素,多为回答者思想上的东西、内心深处的东西、更不易在陌生人面前表露的东西。如果一开始就问这方面的问题,常常引起被调查者心理上的戒备情绪和反感情绪,引起较高的拒答率。
⑤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这是因为,个人背景资料虽然也是事实性的,也十分容易回答,但由于它们是除回答者姓名以外的其他的主要个人特征,也属较敏感的内容,所以不宜放在开头,而适合放在末尾。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背景资料通常都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最主要的自变量,如果一份资料缺少这些变量,实际上也就成了废卷。因此,只要调查的内容不涉及比较敏感的问题,并在封面信中做出较好的说明和解释,这一部分问题也可以放在问卷的开头。
⑥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这是因为回答开放式问题要比回答封闭式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书写时间。无论是把它放在问卷开头,还是放在问卷的中部,都会影响回答者填完问卷的信心和情绪; 而将它放在问卷的结尾处时,由于仅剩这一两个问题了,绝大多数回答者是能够完完整整地填答完它们的。退一步说,即使被调查者不愿意填答开放式问题,放弃了回答,也不会影响到前面的问题和答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