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632社会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随机抽取

【答案】随机抽取即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也即被抽中的机会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事件。

2. 个别发送法

【答案】个别发送发的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个别发送法的优点如下:

(1)较好地处理了调查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2)比较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3)调查员可以向被调查者进行解释和说明;

(4)可以保证比较高的回收率;

(5)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

(6)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些偏差;

(7)被调查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对问卷进行阅读和思考,还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填答。 个别发送法的不足如下:

(1)调查的范围依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如邮寄填答法那么广泛;

(2)问卷的填答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

3. 因变更

【答案】因变更即因变量,我们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

,并用y 来表示。我们用““因变量””表示“引起”或“导致”。当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

变量,或者说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或“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时,就形成了某种因果关系。比如; “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在实验研究中,因变量则是受实验刺激影响而变动的变量。在调查研究中,因变量多为行为或态度变量。

4. 准则效度

【答案】准则效度又称实用效度或经验效度,它是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效度。如果

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与原有的作为准则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其效度系数就高,说明这种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

5. 小概率原理

【答案】小概率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可能出现”的原理,它是假设检验所依据的理论。如果现实的情况恰恰是在一次观察中小概率事件出现了,就应该怀疑和否定该事件的概率未必很小,即认为该事件本身不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而是一种大概率事件。这正是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二、思考与实践

6. 某市有300所小学,共240000名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在全市5个行政区中。其中重点学校有30所,一般小学有240所,较差的小学有30所。现要从全市小学生中抽取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请设计一种适合本研究需要的两阶段抽样方案,并指出每一阶段的抽样框、抽样单位、所使用的具体抽样方法,以及每阶段抽取的样本量。

【答案】多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多段抽样的方法适用于总体范围特别大、对象的层次特别多的社会研究。具体做法是: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或组,然后再从这几个大群或组内中抽取几个小群或组,这样一层一层抽下来,直至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

(1)由于在5个行政区中,重点和较差的学校的数量相对较多,说明学校之间异质性较高,因此,在第一阶段抽取的学校数量较多。具体来说,第一阶段的抽样框是全市的300所小学,抽样单位是每一所学校,可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即在全市300所小学中随机抽取20所小学,从重点小学和较差小学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从一般小学中随机抽取16所小学。

(2)第二阶段由于重点小学和较差小学的人数对于全市总的小学生来说相对较少,所以同质性较高,因此抽取的数量较少。具体来说,第二阶段的抽样框是随机抽取的学校的所有学生,抽样单位是每一位学生,可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随机抽取的2所重点小学中随机抽取60名小学生,从随机抽取的2所较差小学中随机抽取60名小学生,从随机抽取的16所一般小学中各小学随机抽取60名小学生,共随机抽取1200名小学生。

(3)最后得到随机抽取的12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

7. 何谓文献回顾,它对于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具有哪些作用?

【答案】(1)所谓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2)文献回顾是社会研究过程中前期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文献回顾对于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所具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己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我们将会比较全

面地了解本领域中的研究状况,特别是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这种了解对于帮助我们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将我们自己的研究放到现有研究的背景中去,便于我们确立自己的研究在该领域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增加人们的认识、对学科理论的发展,或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意义和贡献。

②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前的研究者在探索该问题领域时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研究策略,以及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这些角度、策略和方法代表了以前的研究者所尝试过的探索道路。无论其成功与否,都为我们在自己的研究中进行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和分析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的具体框架。文献回顾的结果,既可以使我们在一种与先前研究稍微不同的框架中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去探讨这一问题的一些新的方面。此外,文献回顾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和利用现有研究中对某些关键变量的操作化方法和测量指标。

③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文献回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它在客观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该研究领域有关的背景资料。这种背景资料既是研究者在选择研究问题时的参考框架,它同时也是研究者在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进行解释时所依据的一种参考框架。任何一项社会研究都可能会产生一些研究者未曾预料的结果,或者是与研究者所期望的结果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而要正确地理解这些结果,合理地解释这些结果,都离不开文献回顾所给予我们的这种背景资料。

8. 从社会学期刊中选取若干研究报告,用本章所介绍的选题标准对它们进行评价。

【答案】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作为选择研究问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

(1)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也即一项研究问题所具有的用途或用处。对于不同的研究问题来说,这种意义或价值会有大有小。同时,它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理论方面的意义或价值,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对某种理论的形成或检验、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等所能做出的贡献上; 而实践方面的意义或价值,则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对现实社会生活所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能否进行科学的回答和能否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上。

(2)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一项问题具有创造性,更经常地是指该问题在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的对象、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有自己独到的、新颖的地方。

(3)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一项不具备可行性的研究课题,无论其多么有价值、多么有新意,最多也只能是一项“伟大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