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834技术经济及管理综合之《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集权与分权
【答案】集权与分权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权限的分配方式。
(1)集权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①集权是指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较多的集中在企业上层的一种组织形式。
②优点:有利于集中领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 有利于管理工作实现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
③缺点:限制了中下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信息传递慢; 企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
④适用于规模不大、经营内容比较单一、地区分布较集中的企业。
(2)分权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①分权是指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企业中下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分权主要有两种:A. 按管理的主要过程或职能进行分权,将供应、生产、销售等部门决策权力交给各部门的负责人; B. 按产品或按生产和销售的地区进行分权,各个地区可以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
②分权的优点:A. 有利于各事业部对所负责的产品或地区从计划、生产到销售进行统一管理,从而调动事业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层领导者发挥才干和培养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条件; B. 企业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可以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问题; C. 各事业部对环境变化反应迅速,信息沟通快。
③分权的缺点:A. 易产生本位主义,相互协调困难,统一指挥与调度不够灵活; B. 一些职能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管理费用增加。
④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品种多、市场变化快、地区分散较广的企业。
集权与分权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分权或集权。
2. 持续性计划
【答案】持续性计划是指持续执行的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包括政策、规则和程序等。持续性计划是一种灾难恢复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说明某个机构如何应对可能的灾难。该计划应包括需要遵循的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将灾难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使该组织能够持续发展,或迅速地恢复关键任务的执行能力。
3. 战略联盟
【答案】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之间组成的一种合作战略,是一种合作协议。在这种协议之下,各个协议公司可以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分享技术,联合使用生产设施,相互之间营销各自的产品,或者合作生产配件、组装产成品等。
4. 管理
【答案】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其理解要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④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二、填空题
5. 在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发展史上,比较全面地阐释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的管理先驱是___和___
【答案】亚当·斯密:巴贝奇
6. 组织设计是以___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答案】组织结构安排
【解析】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组织设计是管理者做出明确的组织选择的过程,在进行组织设计时,没有一个最优的组织设计方案,而是要根据不同环境情况予以选择,组织设计结果盲接影响织织管理效率的高低。
7. 现代观点认为,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组织成员反对变革的深层次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因素,而是___与___。通常情况下,在组织变革过程中,组织中___的往往作为催化剂起作用,并承担变革过程的管理责任,他们是推动组织变革的主要力量。
【答案】人性因素、社会因素、管理者
【解析】现代观点则认为,组织成员反对变革的深层次原因并非技术因素,而是人性与社会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②对既得利益的威胁; ③对未来发展的认识不足。组织内的管理者和组织外的非管理者是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在组织变革过程中,组织中的管理者往往作为催化剂起作用,并承担了变革过程的管理责任,他们是推动组织变革的主要力量。
三、简答题
8. 试述人际关系学说与科学管理理论的不同之处。
【答案】(1)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其代表人物是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主要贡献是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泰勒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重视实践的实干精神、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也是非常可贵的。
(2)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主要以梅奥为主要代表,其贡献主要包括:①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两者的不同之处
①对人性的假设不同。科学管理理论假设人工人是“经济人”,行为科学理论假设人是“社会人”。
②对待组织的观点不同。科学管理理论仅仅注意到组织中正式组织的存在,且对正式组织的关注不够,而行为科学理论不仅注意到正式组织,还注意到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③研究的方法不同。科学管理理论通过研究动作、工资等来提高工人的效率,行为科学理论则从工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刺激工人提高生产率。
9. 员工培训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员工培训的方法有多种,依据所在职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对新职工的培训(导入培训)、在职培训和离职培训三种形式。
(1)导入培训
应聘者一旦决定被录用之后,组织中的人事部门应该对他将要从事的工作和组织的情况给予必要的介绍和引导,即职前引导。职前引导的目的在于减少新来人员在新的工作开始之前的担忧和焦虑,使他们能够尽快地熟悉所从事的本职下作以及织织的基本情况,并充分了解他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以及绩效评估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员工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使其充分预计到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了解克服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新员工了解工作单位的远景目标、工作中的同事以及如何进行合作等。组织有义务把新员工的不适应感降至最低。并应使其尽快地调整自我,尽早地适应工作环境。
(2)在职培训
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是为了使员工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达到新的工作目标要求所进行的不脱产培训。工作轮换和实习是两种最常见的在职培训。其中,工作轮换是指让员工在横向层级上进行工作调整,其目的是让员工学习多种工作技术,使他们对于各种工作之间的依存性和整个组织的活动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更加开阔的视野; 实习是让新来人员向优秀的老员工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在生产和技术领域,这种培训方式通常称为学徒制度; 在商务领域,则称为实习制度。实习生的工作必须在优秀的老员工带领和监督之下进行,老员工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实习生克服困难,顺利成长进步。
(3)离职培训
离职培训是指为了使员工能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而让员工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专心致志于一些职外培训。最常见的离职培训方式包括教室教学、影片教学以及模拟演练等。教室教学比较适合于给员工们集中灌输一些特殊的信息、知识,可以有效地增进员工在管理和技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