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体验文化原型:汉语情感概念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体验文化原型/汉语情感范畴/原型认知模型/概念转喻/概念隐喻

  摘要

本研究旨在从汉语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情感概念研究中的体验文化原型理论进行验证。该理论认为:(1)所有情感概念组成了一个原型范畴;(2)人类主要通过一个或多个原型认知模型来理解某种情感;(3)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在情感的概念化中起重要作用;(4)情感是人类的身体、社会以及文化环境的共同产物。为验证这一理论,本研究采取了实验、语料库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汉语文化的情感范畴进行了原型性研究,并对其中的一种情感[害怕]从原型性、原型认知模型、概念隐喻与转喻三方面进行了考察。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实验的主要发现为:(1)汉语文化中的情感范畴体现了原型特点以及原型效应。 语料库分析的主要发现为:(2)在汉语文化中,[害怕]有两个原型认知模,都由情感起因、情感本身、及情感后果三个阶段组成,这两个模型仅在情感起因类型上存在差异;(3)概念转喻[情感导致的生理反应代情感]及其下属转喻在[害怕]的概念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些转喻构成了[害怕]概念结构的主要部分;(4)概念隐喻[害怕是对手]在[害怕]的概念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提供了更利于理解的语域,并参与构建了[害怕]的认知模型。对比分析的主要发现为:(5)与其它文化中的情况不同,[害怕]在汉语文化中不具备显著的基本情感地位;(6)中国男性与女性在对各种情感的原型程度评判中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对于[害怕],女性给出的原型性程度显著高于男性;(7)汉语文化[害怕]与英语文化FEAR的原型认知模型在阶段以及情感起因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但都包括情感起因,情感本身,以及情感后果三个阶段;(8)[害怕]认知模型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起因类型上以及各个认知模型的比例上。女性提供的[害怕]起因更具有威胁性,因此女性的[害怕]更加强烈。此外,女性克服[害怕]的意愿略弱于男性,并且失败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9)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中[害怕]的主要概念转喻及概念隐喻基本相似,但在主要概念转喻的扩展(即其下属概念转喻)上存在文化差异。汉语文化中存在独特的与魂/魄以及胆相关的概念转喻;(10)中国男性及女性在[害怕]的概念转喻及概念隐喻上基本相同,但女性在转喻性表达的数量上显著高于男性。经过对以上发现进行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汉语文化中的情感范畴为原型范畴;(2)汉语文化中的 [害怕]主要通过两个表示动态过程的原型认知模型来理解;(3)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在[害怕]的概念结构以及原型认知模型的形成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4)汉语文化中[害怕]的概念化以及英语文化中FEAR的概念化都体现了人类身体、社会以及文化的共同作用。相同的人类身体构造决定了两者概念化中的相同性,不同的社会以及文化体验决定了两者概念化中的相异性;(5)综上,本研究的结果支持文化体验原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