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0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答案】(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从1978年至今,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总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兴办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中央决定开辟长江、珠江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
③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①全方位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各民族各国家,无论大小、无论发展程度如何、属于什么性质和类型,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可以和我们互通有无,我国都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它们的经济贸易关系。基于这样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己经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
②多层次多层次,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这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形成是一个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过程。
③宽领域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2. 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间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③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特色补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它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3. 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仟务?
【答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由于当时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简单排斥的做法,使生产关系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这不但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4. 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答案】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①必须明确学什么的问题。当前重点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关于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系统论述,准确把握“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要求,增强“三个自信”、坚持“八个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把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②必须解决如何学的问题。要继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活动,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学习型执政党建设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注重学习效果。要建立健全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建立健全促进学习、保障学习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加强对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效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③必须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的问题。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
(2)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着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①要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是否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水平,对于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当前要广泛宣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促使全党形成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广泛共识; 要建立起有利于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组织架构,加强学习教育培训,努力培养服务型党员、服务型干部和服务型领导班子。
②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党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这个概念,针对的就是传统基层党组织的那种统制的、管制的组织方式或领导方式,强调的是在社会自主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如何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坚持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贯穿于党的自身建设全过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改变现实中存在的基层党组织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另外,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和服务载体,依靠党组织的力量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③要建立健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机制,实现服务群众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建章方制,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途径。要健全完善服务群众的考核评议机制,坚持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同时切实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广大干部和党员真正把服务群众的承诺落到实处。
(3)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根本要求,着力推进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①要在全党树立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实践证明,创新能力是政党必须具备的内在素质,它与政党的生命周期成正比。建设创新型党组织要通过党的奋斗目标的动员力、理论的感染力、行为的带动力,将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力量凝聚起来,充分挖掘蕴藏在广大党员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