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系统理论
【答案】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或观点有五种:系统理论、团体理论、杰出人物《精英)理论、过程理论、制度理论。系统理论山戴维·伊斯顿等人提出,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或者说,将公共政策看作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2. 决策方法
【答案】决策方法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的方法。根据决策所面临问题的特点可以分为几种:①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③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④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⑤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3. 渐进决策模型
【答案】渐进决策模型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是指把政策制定过程看作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它是在对理性模型质疑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内涵主要包括:
(1)渐进模型实际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决策者不必过多地分析与评估新的备选方案,只着意于现存政策的修改和补充;
(3)渐进主义着意于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相互协调,使问题较易处理,而并不关心基础的变革;
(4)渐进主义在面对同一社会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时,只着重减少现行政策的缺陷,不注重目标的重新改进,也不注重手段和方案的重新选择。
渐进决策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正确地描述了公共政策是如何制定的。但是渐进决策模型也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批评者对于其过于保守的倾向与适用性等方面提出了质疑。
4. 政策影响
【答案】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5. 内部评价
【答案】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内部评价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价和由专职评价人员实施的评价。就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自己实施的评价而言,这类评价的评价主体对政策的全过程具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这有利于评价活动的展开; 同时,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结论,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与实现方案迅速地做出调整,使评价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
6.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答案】自下而上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 其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这一途径以韦瑟利和利普斯基的《基层官僚与制度创新》一文为代表。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缺乏一个统一的模式,其中有对照意义的是这样两个分支流派:一是以爱尔莫尔为代表的,在政府组织内部,从“草根”(基层)角度来探索政策执行的效率问题,学术界称之为“基层官员的权力观”; 另一分支以约恩和波特为代表,彻底抛弃了传统官僚科层组织的执行观,从多元行动者的互动角度来研究政策的执行过程,学术界称之为“执行结构研究”。
7. 政策执行过程
【答案】政策执行过程是指政策执行在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参与者互动的政治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程序或一系列功能活动。要成功推进这些程序,顺利完成这些活动,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政策执行方一式。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方式的研究,构成了政策执行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②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效益的关键环节。③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完毕后要及时做出总结,这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为制定新的政策做准备。
8. 政策效果
【答案】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在公共政策评价中,政策效果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 公共政策的非预期影响; 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 投入公共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公共政策所取得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问的比率。公共政策评价中的政策效果有如下儿种类型:①直接效果:②附带效果:③潜在效果:④象征性效果。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多数暴政?
【答案】(1)多数暴政,是指多数人暴政,又称暴民政治、多数人暴力、群体暴政。最先提出“多数人暴政”的是法国人托克维尔,他于1831年前往美国考察后,写下了名著《论美国的民
主》,他指出,“我最挑剔于美国所建立的民主政府的,并不像大多数的欧洲人所指责的那样在于它的软弱无力,而是恰恰相反,在于它拥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托克维尔将这种以多数人名义行使的无限权力称之为“多数人的暴政”。它是针对法国大革命教训所提出的一个概念,雅各宾派曾经以革命和人民的名义实行恐怖统治。
(2)观点
①没有一种制度能保证恶行完全不可能发生。
②第二,把民主制作为最高合法性所在,是当条件具备时,我们在现实中所能实行的最好程序性规范。
③如何在坚持民主程序的最高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正义和社会弊端。
10.在公共管理中,战略管理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答案】在公共管理中,战略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府任期的短期性和行动取向。政府是有任期的,在2年~4年的政治任期之内很难发展长期战略。
(2)公共管理战略的许多方面都是立法者所确立的。即法律确定了政府机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将如何做。战略管理的途径除了仔细研究执行的战略外,还应该阐明立法意图。
(3)公共规则大部分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而选民、媒介等要求参与,而参与过程虽可以改进普遍接受的程度,但冲淡了战略的焦点议题。
(4)可靠性分析通常是费力又费钱的。更重要的是,定量分析方法如成本一效益方法在公共管理中很难实施。
(5)公共机构对问题解决的非正式群体过程小太熟悉,政府机构习惯于层级的、下达文件报告的过程。创造性、非正式性、弹性在公共组织文化中还不成熟。
(6)由于预算约束和短期观念,公共战略规划者的工作往往难以证明是合理的。
(8)与私部门相比,公共战略通常是通过组织设计、预算和财务控制、人事制度和政策来实现的。
11.在公共部门如何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
【答案】公共部门要成功的进行战略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发展前瞻性思考。
,打破部门主义的限制,发展一种(2)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克服“功能性短视”
全局观,强调整合的管理途径。
(3)在重大问题的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的权利与机会,这不仅有利于获取广泛的信息,也有利于克服实施战略管理的障碍。
(4)重视更高层次的问题。将问题放在更高层次上去看,就会发现很多短期利益可以让位于长远利益。
(5)追求满意。在战略管理中,满意比最佳更为重要。用可以接受的战略实现满意结果,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