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儿童到( )岁左右时己基本会说本民族语言。
A.1.5
B.2
C.2.5
D.3
【答案】D
【解析】随着大脑的成熟及与他人交往的不断扩展,儿童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到3岁左右时就己经基本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了。
2. 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 )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A. 游戏化方法
B. 移情法
C. 行动操练法
D. 语言法
【答案】B
【解析】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开展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它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3. 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A. 社会活动
B. 人类社会的活动
C. 人类自发的活动
D.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答案】D
【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4. ( )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要“把儿童当儿童看”。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答案】B
【解析】卢梭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最大特点和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看作儿童,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和教育中最积极的因素。
5. ( )左右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时期。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答案】B
【解析】2岁左右的婴儿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自我概念是个体未来自尊、自信和独立性等个人特征形成的基础。
6. 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挨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
A. 负面教育的原则
B. 全面教育的原则
C. 侧面教育的原则
D. 正面教育的原则
【答案】D
【解析】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被批评,幼儿做错事通常是因为无知或无能。因此,幼儿德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以正面引导为主,辅以纪律约束。幼儿教师应让幼儿积极愉决地接受道德要求,主动地履行道德规范,而不能随意批评、侮辱孩子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7. 幼儿教师要事无巨细,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给予关心和帮助,这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 )。
A. 繁琐性
B. 细致性
C. 微妙性
D. 平凡性
【答案】B
【解析】幼儿教师劳动具有艰巨性、细致性、自主性、创造性、示范性、感染性和整体性的
特点。幼儿教师要事无巨细,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给予关心和帮助,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细致性。
8. 在幼儿园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 )。
A. 真诚,同理心,深切的了解
B. 真诚,接纳与信任,同理心
C. 真诚,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
D. 同理心,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
【答案】C
【解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指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括了保育员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是真诚,二是接纳与信任,三是深切的了解。
9. 人类个体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其中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遵循着( )的规律。
A. 由中间到四周发展
B. 从躯干到四肢
C. 从动作到语言
D. 从动作到思维
【答案】A
【解析】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从中间到四周。
10.幼儿一般只能感受事物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这说明幼儿审美感知具有( )。
A. 低级性
B. 浮躁性
C. 冲动性
D. 肤浅性
【答案】D
【解析】幼儿的审美感知比较肤浅和表面化。幼儿对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容易感受,面对内在美、复杂的形式美的把握,则要在幼儿末期才开始发展。
11.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惟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
A. 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 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 尊重儿童原则
D. 实践性原则
【答案】A
【解析】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