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东住院医师急诊科Ⅰ阶段题库>案例分析专项训练题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儿男,5岁。因发热20小时,腹痛8小时急诊入院。腹痛部位不能准确描述,呈间歇性痛,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解糊状大便1次。查体:T39.2℃、P94次/分、R30次/分,急性热病容,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腹部微饱满,触诊右侧中下腹有肠管积气感,右下腹麦氏点偏内有深压痛,多次检查该压痛部位固定,疼痛轻,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5~6次/分,音调略高。入院急查血常规:WBC11.4×10/L,中性粒细胞64%,淋巴细胞36%。手术中探查发现肝破裂,裂口较大呈星形裂伤,腹腔内较多血性及胆汁样液体,术中患者血压进一步下降,出现呼吸心搏骤停,此时采用的措施为()。

A . A.继续手术
B . 大量输血
C . 肝切除修补
D . 创面填塞止血终止手术
E . 腹腔引流终止手术
F . 大量输液

患者男,52岁。间歇发作上腹部疼痛1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15年前出现上腹部隐痛,进食后可缓解,当时未予以重视,患者近1周前出现上腹部疼痛加重,伴呕吐症状,呕吐物为宿食,量多,未见血块,无黑便,无咳嗽、气促、发热,体重减轻2kg。诊断依据为()。 A.消化道钡餐示24小时后有钡剂残留。 胃镜幽门口狭窄。 肿瘤标志物(-)。 查体。 临床症状。 以上都不是。 与普通综采工作面相比,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 A、支架上的载荷不大。 B、在支架上的载荷大。 C、周期来压反映不强烈。 D、周期来压反映强烈。 E、局部冒顶和煤壁片帮现象更为严重。 患者男,52岁。间歇发作上腹部疼痛1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15年前出现上腹部隐痛,进食后可缓解,当时未予以重视,患者近1周前出现上腹部疼痛加重,伴呕吐症状,呕吐物为宿食,量多,未见血块,无黑便,无咳嗽、气促、发热,体重减轻2kg。关于幽门梗阻的患者,应采取的手术方式是()。 A.毕Ⅰ式胃切除术。 毕Ⅱ式胃切除术。 胃全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 胃全切除术、淋巴结清扫。 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术。 ()是选择工作面支护形式和安排回采工序的主要参数。 A、顶板下沉量。 B、下沉速度。 C、地质构造。 D、煤层。 E、顶底板岩性。 患儿男,5岁。因发热20小时,腹痛8小时急诊入院。腹痛部位不能准确描述,呈间歇性痛,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解糊状大便1次。查体:T39.2℃、P94次/分、R30次/分,急性热病容,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腹部微饱满,触诊右侧中下腹有肠管积气感,右下腹麦氏点偏内有深压痛,多次检查该压痛部位固定,疼痛轻,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5~6次/分,音调略高。入院急查血常规:WBC11.4×10/L,中性粒细胞64%,淋巴细胞36%。该患儿的入院诊断为()。 A.急性胃肠炎。 急性阑尾炎。 肠道蛔虫症。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梗阻。 上呼吸道感染。 患儿男,5岁。因发热20小时,腹痛8小时急诊入院。腹痛部位不能准确描述,呈间歇性痛,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解糊状大便1次。查体:T39.2℃、P94次/分、R30次/分,急性热病容,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腹部微饱满,触诊右侧中下腹有肠管积气感,右下腹麦氏点偏内有深压痛,多次检查该压痛部位固定,疼痛轻,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5~6次/分,音调略高。入院急查血常规:WBC11.4×10/L,中性粒细胞64%,淋巴细胞36%。手术中探查发现肝破裂,裂口较大呈星形裂伤,腹腔内较多血性及胆汁样液体,术中患者血压进一步下降,出现呼吸心搏骤停,此时采用的措施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