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化学系83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癌细胞通常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 与原来的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分化程度通常表现为( )。

A. 分化程度相同

B. 分化程度低

C. 分化程度高

D. 成为了干细胞

【答案】B

【解析】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就是指肿瘤细胞接近于正常细胞的程度。分化得越好(称为“高分化”)就意 味着肿瘤细胞越接近相应的正常发源组织;而分化较低的细胞(称为“低分化”或“未分化”)和相应的正常发 源组织区别就越大,肿瘤的恶性程度也相对较大。癌细胞比原来细胞分化程度低。

2. 某蛋白质pi 为7.5, 在pH6.0的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 )。

A. 原点不动

B. 向正极泳动

C. 向负极泳动

D. 向两极分别泳动

【答案】C 【解析】蛋白质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3. 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

A. 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 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 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 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 (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 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E.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 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

【答案】C

【解析】微生物学家Avery 和他的同事发现来自于S 型肺炎链球菌的DNA 可被无毒的R 型肺炎链球菌吸附,并将其转化为S 型肺炎链球菌,如果提取出其DNE 、并用DNase 处理,转化则不会发生。而科学家Hershey 和他的学生Chase 从事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将DNA 全部注入细菌细胞内,其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面; 进入细菌体内的DNA ,能利用细菌的物质

合成噬菌体自身的DNA 和蛋白质,并组装成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噬菌体。两个实验共同的论点证据即是生物体是由于吸收了DNA ,而非其他物质,而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4. 在乳糖操纵子中,阻遏蛋白结合的是( )。

A. 操纵区

B. 调节基因

C. 启动子

D. 结构基因

【答案】A

【解析】阻遏蛋白作用的部位是操纵区。

5. IS 元件( )。

A. 全是相同的

B. 具有转座酶基因

C. 是旁侧重复序列

D. 每代每个元件转座10

【答案】B

【解析】IS 是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任何宿主基因。它们都是很小的DNA 片段,由一个中央单一区域和两侧不完全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构成,中央区域可能含有1~3个可译框架,其中一个编码转座酶。一般情况下,每个IS 转座频率10~10世代,恢复频率10~10世代。

6. 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在宿主细胞中负责负链DNA 所用的引物是( )。

A.tRNA

B.mRNA

C.rRNA

D.5SrRNA

【答案】A

【解析】逆转录病毒在自身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 为模板,以tRNA 为引物,经逆转录形成互补的负链DNA 。

7. 框移突变

A. 缺失一个碱基的突变

B. 连续缺失三个喊基的突变

C. 点突变

D. 连续插入三个碱基的突变

【答案】A

【解析】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发生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也发生改变,缺失或插 入都可导致框移突变,使翻译出的蛋白质可能完全不同,3个或3n 个核苷酸的

-4-3-10-63可能是基因编码顺序( )。

插入或缺失,不一定引起框移突变。

8. 除下列哪种酶外皆可参加DNA 的复制过程( )。

A.DNA 聚合酶

B. 引物酶

C. 连接酶

D. 水解酶

【答案】D

【解析】A 项,DNA 聚合酶负责合成子链DNA 。B 项,引物酶合成RNA 引物,引发DNA 的合成。C 项,连接酶将小的冈崎片段连接成大的DNA 分子。

9. 对于细胞决定,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A. —旦细胞接受了某种指令,在发育中这一细胞及其子代细胞将区别于其他细胞而分化成某种特定的细胞

类型

B. 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分化特征尚未显现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细胞的命运

C. 在能识别一个细胞分化之前,就有了一个预先保证细胞怎样变化的时期

D. 细胞决定主要是因为细胞核成分的不均一分配

【答案】D

【解析】ABC 项,细胞决定是指细胞在发生可识别的形态变化之前,就己受到约束而向特定方向分化的现 象,这时细胞内部已发生变化,确定了未来的发育命运。细胞在这种决定状态下,沿特定类型分化的能力已经稳定下来,一般不会中途改变。D 项,细胞决定主要是因为细胞质成分的不均一分布。

10.假定一负超螺旋的L=20,T=23,W=-3。问大肠杆菌拓扑异构酶I 作用一次后的L 、T 、W 值分别是多少? ( )

A.L=21 T=23 W=-2

B.L=22 T=23 W=-1

C.L=19 T=23 W=-4

D.L=18 T=23 W=-5

【答案】A

【解析】超螺旋的缠绕数与双螺旋的链间螺旋数的关系,用公式表示:L=T+W, 其中L 为连接数,是指环形DNA 分子两条链间交叉的次数,只要不发生断裂,L 是常数; T 为双螺旋的缠绕数,W 为超螺旋数,T 和W 是变量。大肠杆菌中拓扑异构酶工催化的结果是:切断一个链,超螺旋DNA 增加一个连接数,减少一个负超螺旋。

11.氨基酸在掺入肽链前必须活化,氨基酸的活化部位是( )。

A. 内质网的核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