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83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既可利用上游启动子,又可利用下游启动子的RNA 聚合酶是( )。

A.RNA 聚合酶I

B.RNA 聚合酶II

C.RNA 聚合酶III

D.RNA 聚合酶IV

【答案】C

【解析】无论是上游启动子还是下游启动子,都是由一些为转录因子所识别的元件所组成,在转录因子的指引下RNA 聚合酶III 才能结合在其上而,催化转录的起始。

2. 除下列哪种酶外皆可参加DNA 的复制过程( )。

A.DNA 聚合酶

B. 引物酶

C. 连接酶

D. 水解酶

【答案】D

【解析】A 项,DNA 聚合酶负责合成子链DNA 。B 项,引物酶合成RNA 引物,引发DNA 的合成。C 项,连接酶将小的冈崎片段连接成大的DNA 分子。

3. 染色体上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途径,最佳选择是( )。

A. 改变染色体的折叠精密度和局部构象

B. 效应特异的DNA 结合蛋白,改变调节模式

C. 保护自身不受外源不相容遗传物质的侵染

D. 以上所有都对

【答案】D

【解析】DNA 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修饰途径之一,可能存在于所有高等生物中。DNA 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DNA 甲基化能引起染色体结构、某些区域DNA 构象、 DNA 稳定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蛋白质与DNA 的相互作用,抑制了转录因子与启动区DNA 的结合效率。

4. IS 元件( )。

A. 全是相同的

B. 具有转座酶基因

C. 是旁侧重复序列

D. 每代每个元件转座10

【答案】B

【解析】IS 是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任何宿主基因。它们都是很小的DNA 片段,由一个中央单一区域和两侧不完全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构成,中央区域可能含有1~3个可译框架,其中一个编码转座酶。一般情况下,每个IS 转座频率10~10世代,恢复频率10~10世代。

5. 细胞分化时不发生( )。

A. 重编程(reprogramming )

B.DNA 去甲基化

C. 基因沉默

D. 组蛋白乙酰化

【答案】A

【解析】BCD 三项,细胞分化的本质是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产生特异的蛋白质,从而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 功能上产生差异。影响或改变基因的表达模式的因素,如发生DNA 去甲基化、基因沉默、组蛋白己酰化等,将 导致细胞分化的产生。A 项,一般来说,细胞分化并不改变基因组的结构。

6. 与mRNA 的

A.

B.

C.

D.

【答案】B -4-3-10-63密码子对应的tRNA 的反密码子是( )。

【解析】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阅读方向均为5' 3' 两者反向平行配对。遵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以及密码 子的摆动假说,当mRNA

的密码子

或。 tRNA 的反密码子可为

时,

7. 以下蛋白质翻译的过程哪一种不需要GTP 分子的参与( )。

A. 氨酰tRNAs 合成

B. 氨酰tRNAs 进入核糖体

C. 翻译起始

D. 翻译过程中肽链延伸

E. 翻译终止

【答案】A

【解析】蛋白质合成分为二个具体步骤:

(1)氨基酸的活化与活化氨基酸的搬运,需要A TP 供能;

(2)活 化氨基酸在核蛋白体上的缩合,又称核蛋白体循环,具体分为三个阶段:①启动阶段;②肽链延长阶段;③终止阶段。肽链延长阶段是由进位、转肽、脱落,移位四个具体步骤组成,其中进位和移位都需要GTP 供能。

8. 核糖体的E 位点指的是( )

A. 真核mRNA 被加工的位点

B. 原核核糖体上tRNA 退出的位点

C. 核酸内切酶识别核糖体的位点

D. 结合mRNA 的位点

【答案】B

【解析】细菌核糖体上一般存在3个与氨酰基-tRNA 结合的位点,A 位点、P 位点和E 位点,A 位供氨酰基 -tRNA 结合,只有fMet-tRNA fMet 能与第一个P 位点结合,其他所有的tRNA 都必须通过A 位点到达P 位点,再由E 位点离开核糖体。

9. 端粒酶是一种蛋白质-RNA 复合物,其中RNA 起( )。

A. 催化作用

B. 延伸作用

C. 模板作用

D. 引物作用

【答案】C

【解析】端粒酶能够利用自身携带的RNA 链作为模板,以反转录的方式催化合成模板后随链5' 端DNA 片段或外加重复单位,以维持端粒一定的长度,从而防止染色体的短缺损伤。

10.下列哪种蛋白质组分在280nm 处具有较大的光吸收( )。

A. 色氨酸吲哚基

B. 酪氨酸苯酚基

C. 苯丙氨酸苯环

D. 半胱氨酸的巯基

E. 肽链中的肽键

【答案】A

11.下列各项中,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DNA 双螺旋模型

B.PCR 仪的发明

C.RNA 干扰技术

D. 抑癌基因的发现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