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850理论经济学综合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块本位制

【答案】金块本位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流行于金币本位制消亡后。其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政府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银行券在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可以兑换为黄金。但这一兑换限额往往比较大,一般公众通常无法接受。实行金块本位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发行准各,可节省黄金使用,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矛盾。但金币流通的取消和兑换数量的限制,表明黄金的货币职能己开始萎缩,这时货币制度己不如金币本位制稳定; 并且长期来看黄金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最终会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2. 克鲁格曼三角形

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政策有三个基本目标:(1)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汇率的稳定性; (3)资本自由流动。而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他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其中的关系(见图)。

图克鲁格处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个角代表金融政策的三个基本目标。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政策选定了某一条边,则意味着它也选定了该边两端的政策目标; 而与该边相对的角所表示的政策目标则无法实现。这一表述,称为克鲁格曼的三角形或“三元冲突”。

【答案】

3. 单利和复利

【答案】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上一时间单位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时间单位的

利息,而仅按本金和时间的长短计算利息,也就是本金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息。其计算公式为:式中,I 为利息,P 为本金,R 为利率,n 为期限。用单利法计算利息,手续简便、易于计算借款成本,有利于减轻借款人的利息负担。

复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在一定时期内按本金计算利息,随即将所得到的利息加入本金,作为计算下一期利息的基础,俗称“利滚利”。其计算公式为(字母含义同上):S=P(1+R)" , I=S-P=P[(1+R)”-1]。用复利法计算的利息比按单利法计算的利息多,应该说,复利计算法体现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符合信用和利息的本质要求。

4. 银行的银行

【答案】指服务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履行维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职责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其职能具体体现在:首先,吸收和保管存款准备金,以确保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来调节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其次,充当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灵时,中央银行一般通过票据的再贴现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而贴现率的高低成了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要杠杆。最后,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组织全国票据清算事宜,从而解决了单个银行清算的困难。

5. 货币需求函数

【答案】货币需求函数是表达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式,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主要为满足以下三个用途:一是用于分析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包括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的程度; 二是用于验证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结果; 三是作用十预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货币需求量及其变化的方向,作为制定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的依据。

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变量有多种,所以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多元函数。按照货币需求中自变量的性质及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这些变量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其他变量,其中规模变量是指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 机会成本变量即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 除上述各种变量外,影响货币需求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两种因素,可测量的因素有货币自身收益率; 不可测量的因素有制度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等。

M 为货币数量; V 比较典型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MV=PT,式中,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为一般物价水平; T 为商品与劳务的交易量)与剑桥方程式(M=KPY,式中,M 为货币数量; K 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P 为一般物价水平; Y 为一定时期内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PY 表示名义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

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Y 表示国民收入,i 示利率,L , 表示M , 与Y 的函数关系,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为满足表示

函数关系),以及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币量; P 表示价格水平; 式中,M 表示名义货表示物价的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

预期变动率; w 表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 Y 表示货币收入; u 为其他随机因素。

二、简答题

6. 利率对于货币需求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答案】货币需求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和利率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替代效应:如果当前的利率水平提高,则预期利率水平将下降并从而债券价格将提高,即债券相对于货币的收益上升。这就会鼓励财富保有者冒较大的风险一一少持有货币,多持有债券。这是利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由于利率提高意味着财富保有者收入的增加,收入效应会使他们持有较多的货币; 反之,如果利率下降,财富保有者收入减少,收入效应则会使他们持有较少的货币。以上分析表明,收入效应使货币需求与利率朝相同的方向变化,而替代效应则使货币需求与利率朝相反的方向变化。故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但在一般情况下,替代效应要大于收入效应,因此,货币需求总是同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化。

7. 微观主体在进行资产选择时通常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资产选择问题主要是研究个人在面对多种可能持有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时,将如何进行选择。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状况下,人们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资产本身的收益。这主要是指有息存款和债券的利息,以及股票的预期股息分红收入。而实物资产在不运用时没有收入,现金也没有收益。收益越高,需求越大。

(2)价格的收入。又叫资本利得,指因买卖差价或买入价与还本值不同而产生的收益。如债券和票据在低于还本值购入时,有一定的收益; 股票预期价格上升时也产生丁价差收益; 实物资产在通胀严重时,价格上升有收益; 而现金和存款一般不存在这种收益。收益越高,需求越大。

(3)交易成本。大部分的资产购入卖出时,都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佣金和税等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收益,也是考虑因素之一。交易成本越高,需求越低。

(4)风险。在获得收益的同时,持有主体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如通货膨胀时,现金会贬值,而利率的波动和经济周期变化,会引起股票和公司债的价格波动。除了价格风险外。还有信用风险、再投资收益风险、国家政治风险等等。一般认为个人都是风险回避者,所以一种资产风险上升时,会减少对其的需求。

(5)流动性。个人在选择资产时,会考虑到未来偿付的可能性,因此必须保留一部分易于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资产,以满足自身交易和支付的需要。最明显的例子是,即使出现严重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