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702微生物学(含实验)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Biolog 鉴定系统。

Biolog 鉴定系统是一种鉴定细菌的技术,【答案】可以鉴定1140种常见的和不常见的微生物,

适用于动、植物检疫,临床和兽医的检验,食品、饮水卫生的监控,环境保护,发酵过程控制,生物工程研究,以及土壤学、生态学和其他研究工作等。

2. 厌氧罐。

【答案】厌氧罐是指一种培养厌氧菌的圆柱型的密闭罐,内放祀催化剂和厌氧度指示剂,经抽气换气法或内源性产气袋充以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或仅充氢气和二氧化碳后,利用钯催化剂在常温下使罐内残余的氧气与氢气结合成水,从而达到无氧状态。

3. 曲。

【答案】曲是指一类由麸皮等疏松的固态养料经接种和发酵而成的活菌制剂,有利于通气散热和微生物的生长。

4. 菌种保藏的原理

【答案】菌种保藏的原理是根据菌种特性和保藏目的的不同,给给微生物菌株以特定的条件,使其存活而得以延续。首先要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最好采用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其次,还要创造一个适合其长期休眠的环境条件,诸如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乏营养以及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

5. 碱基置换。

【答案】碱基置换是指染色体的微小损伤,只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

6. 受体菌。

【答案】受体菌是指接受DNA 片段的菌。

7. EMB medium

【答案】EMB medium 即伊红和美蓝培养基,是一种常用来检测饮用水、牛乳的大肠杆菌等细菌的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作为指示剂,如果有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 ,故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以看到金+

属光泽。

8. 碳源谱(spectrum of carbon sources)。

【答案】碳源谱(spectrum of carbon sources)是指所有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范围。

9. 氧化还原势。

【答案】氧化还原势,又称作氧化还原电位,是量度某氧化还原系统中还原剂释放电子或氧化剂接受电子趋势的一种指标。

10.难养菌。

【答案】难氧菌是指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

11.缺陷噬菌体。

【答案】缺陷噬菌体是指由于脱离宿主核染色体过程中发生低频率的误切或由于双重溶源菌的裂解而形成的一类温和噬菌体的突变体。

12.类囊体。

【答案】类囊体是位于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封闭而成的扁平小囊,数量很多,彼此连通。

二、简答题

13.给你下列菌株:菌株型。

【答案】(1)A 与B 接合后,供体细胞的基因型仍为因型仍为

(2)

当 变成为Hfr 时,A 与B 接合后,受体细胞的可能基因型种类较多,

等等。

14.鉴别性培养基(EMB )的重要成分及其作用,并指出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Lac-)在EMB 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及其原因。

【答案】(1)鉴别性培养基EMB 的重要成分是伊红和美兰。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2)多种菌在EMB 培养基上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①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

菌体带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被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②枯草杆菌的产酸能力较弱,故最终菌落为棕色;③沙门氏菌属不能分解乳糖,不能产酸,故菌落为无色透明。 沙门氏菌属仍是受体细胞转变为基基因型菌株基因型问题:(1)指出A 与B 接合后导致重组的可能基因型。(2)当成为Hfr 菌株后,两株菌接合后导致重组的可能基因

15.什么是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答案】(1)烈性噬菌体是指凡侵入细胞后,立即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并导致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2)烈性裂解性生活史叙述如下。

①吸附:当噬菌体与其相应的特异宿主在水环境中发生偶然碰撞后,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点接触,触发颈须把卷紧的尾丝散开,随即附着在受体上。

②侵入:吸附后尾丝收缩,尾鞘中的蛋白质亚基发生构象变化,长度减少了一半,由此把尾管推出并插入细胞壁和膜中,噬菌体核酸通过尾管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胞外。

③増殖: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大量合成噬菌体各部分“组件”以及复制噬菌体核酸。

④成熟:把已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自我装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⑤裂解:病毒粒子成熟后,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从而完成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16.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各举例说明。

【答案】(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的四个重大障碍:

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2)克服方法及示例:

①17世纪荷兰商人列文虎克,他最早利用自制单式显微镜见到了微生物。

②19世纪,法国的巴斯德用曲颈瓶试验否定了“自生说”,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

③19世纪德国的科赫发明了用固体培养基纯化微生物和配置培养基的技术。

17.简要描述

【答案】

(1)结构:

1 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差异。 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