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扬州大学艺术学院642音乐史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沈心工

【答案】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仟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仟该校校长。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 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 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1947年病逝于上海。

2. 李叔同

【答案】李叔同是艺术教育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代表作品有《春游》、《送别》等。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李叔同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并独立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3. 左翼音乐运动

【答案】“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井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著名的左翼革命音乐组织有:聂吓、王旦东、李元庆等组织的“比平左翼音乐家联盟”; 聂耳、田汉和任光组织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聂耳、田汉、任光、吕骥等人成立的“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4. 华彦钧

【答案】华彦钧是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自幼从父学习音乐,其音乐才华和技艺早在18岁时就己被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35岁时双目失明,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流传于世的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他创作和演奏的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二、简答题

5. 简述冼星海的生平及音乐创作。

【答案】冼星海的作品有号召性的群众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等; 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抒情歌曲有《夜半歌声》、《黄河之恋》等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谁来跟我玩》大型声乐题材,以套曲形式的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创于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到底的必胜信念。

6. 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案】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7. 简述张曙的音乐创作。

【答案】歌曲创作一百多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风格独特。他的音乐创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主要体现在民族风格的表现、说唱型叙事曲。代表作有《日落西山》《赶豺狼》《救灾歌》等。

三、论述题

8. 简评黄自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和成就。

【答案】(1)艺术特征

①曲调流畅优美,形象生动鲜明,技法运用细致周密,乐曲结构简洁严谨,并十分注意歌词语言与曲调展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高度结合。

②在一部分作品里,有意识对多声结合的民族风格做审慎的探索。

③多数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同当时矛盾日趋尖锐的时代和广大群众如火如荼的斗争存在一定的距离。

④音乐风格大多偏于严谨、内秀、精致、典雅,缺乏强烈的激情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2)成就

自1926年留学美国的三年间,共创作四首声乐曲、十首器乐曲,早期创作多带有习作性质,特别是对复调技术的掌握。回国后,忙于教学,音乐创作数量不多,且都是声乐作品。

①合唱作品: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1931年)、《旗正飘飘》(1932年),无伴奏男声四部合唱《目莲救母》

(1929年)。

②艺术歌曲:为中学生谱写的艺术性独唱曲有《南乡子》《点绛唇》《花非花》《卜算子》等。为音乐会演唱创作的艺术性独唱曲有《春思曲》《思乡》和《玫瑰三愿》。

③独唱歌曲:为电影故事片《天伦》所写的主题歌《天伦歌》是当时颇有影响的、篇幅较大的、音乐语言比较亲切动听的独唱歌曲。

④学生歌曲:较有影响的有《西风的话》《雨后西湖》《燕语》《本事》《睡狮》《秋郊乐》

《踏雪寻梅》等,大多是他为编撰《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而创作的。

⑤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长恨歌》是黄自创作的唯一的大型声乐套曲。

9. 简述吕骥的创作特色、成就及影响。

【答案】(1)创作特色

吕骥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在题材、形式、音调的构成上显示了他的创作个性。他创作的民歌风格的作品,吸收了民间音调,在结构上采用了新的手法。八声部及四声部混合使用的5个乐章的大型合唱《凤凰涅》,是他对以戏剧性、叙事性为主导的一类音乐体裁,在曲调创作、结构形式、风格特点以及音乐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索。

(2)成就

吕骥为后人留下了400余篇理论、学术文章,创作了近300首歌曲。代表作品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以及根据郭沫若长诗《凤凰涅盘》谱写的大合唱等歌曲。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创作了《中华民族不会亡》《武装保卫山西》《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保卫马德里》《新编九一八小调》等数十首群众抗日救亡歌曲,是群众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3)影响

①在音乐创作方面,他与聂耳、冼星海等革命音乐家一样,形成丁中国旗帜鲜明的革命音乐的优良传统;

②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他涉及音乐活动、创作、表演、民族音乐、美学、音乐史等多个领域,留下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理论研究;

③在音乐教育方面,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初步建立了中西兼备、专业较全、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新型音乐教育学府,为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石。

④吕骥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用音乐发出时代的呼声,用音乐来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