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39艺术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艺术流派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案】艺术流派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具体表现为:

(1)要有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群体

一般来说,这个艺术家群体中必须有一两个有威望、有成就的优秀艺术家为代表和核心,周围再结集一批他们的追随者、志同道合者。

(2)艺术家群体要有基本相同的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审美主张、创作原则等

思想倾向的进步与否,艺术见解、审美主张的相近与否,是艺术家群体结合的思想基础。此外,创作原则的一致性也很重要,它往往决定艺术风格的相近,而风格相近是形成艺术流派最主要的标志。

(3)艺术家群体要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艺术实践、艺术作品

艺术流派必须以实实在在的艺术实践和作品为基础,缺乏众所公认的、有质量、有影响的艺术实践和作品,这种流派是空有虚名、绝无生命力的。只有理论主张而缺乏创作成就的“流派”,不会有生命力,反之,即使理论主张方面比较薄弱,但在艺术成就上十分突出,那么人们仍然会把它们视作流派,并代替艺术家本人,为他们总结艺术经验。

2. 简单解释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风格”、“格调”与“品位”。

【答案】(1)意蕴的内涵

“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英国现代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曾把艺术作品的特性解释为“有意义的形式”,从而把艺术作品的“意义”放在了重要的理论层面。

(2)意境的内涵

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3)风格的内涵

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其偏重于外在形态的方面。风格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

(4)格调的内涵

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其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属性,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

的关系。

(5)品位的内涵

“品位”原是矿物学上的术语,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的百分率愈高,品位愈高。近十年以来,电视、报纸、刊物等传媒频繁出现这个词,从而将其引入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领域。

3. 简述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答案】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而技术则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为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技术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在影视中,技术的基础性支持使得艺术的表现成为可能; 艺术的指导性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与发展方向。虽然最初人们发明能够记录影像的工具只是为了纪实与传播,但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标准的不断提高,艺术应运而生。艺术诞生之后,便有了艺术的思维与创造方式。人们运用这些方式创造出思维的成果,之后便又需要技术去实现它。二者相互促进,交替成长。

①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对电影艺术的积极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为影视特技、数字电影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数字电影著作技术由于其高效、丰富、快捷、无损、廉价等特点在国际上得到了空前高速的发展。传统电影也争相运用新的数字技术面向数字电影发展着。作为世界电影制作的前沿,好莱坞在数字图像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是在世界前列的。正是数字技术拥有着传统技术不可能拥有的能力和优势,现在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影视制作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特效不再是后期剪辑中的一个补充,而是渗入到电影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作为计算机图形学在电影中的运用,数字特效不仅为好莱坞电影带来了划时代的发展,也为它带来全球无数的票房。

②电影艺术对技术的积极影响

电影艺术特别是表现未来题材的电影如科幻片,以及大量呈现虚幻想象场景的浪漫主义电影都有意无意的刺激了技术的进步。人们受到艺术的思维和创造方式的启发,会出现新的技术思维甚至技术成果。比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黑客帝国》等电影都呈现了当今还未出现过的技术手段和科技成就,受到电影的启发,科学家正努力实现太空技术,工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2)技术与艺术并不对立,只是具有阶段主导性

①技术与艺术的主导性是交替进行的

电影发明之初的作品是纯技术的体现,毫无艺术性可言。像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画面展示的只是一辆火车由远而近,朝着观众开过来,越来越近,害怕被火车头撞到的观众惊恐地从座位上站起来逃到旁边。这一时期,观众对于这一新事物的接受首先是从技术上对它的认可,

还达不到艺术的高度。放映者带给观众的是真实事物的再现影像,观众也只是以看待真实事物以另一种形势再现的眼光去欣赏它。可以说,早期电影人对于电影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崇拜的阶段。当技术日趋成熟,比如今天,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各种手法实现复杂的特技,甚至全部用虚拟场景与虚拟人物,当技术越接近成熟,人们站在技术的高台上,思考更多的就小再是纯技术的变革,而是发掘更高的艺术价值,并且让技术去支撑它,将之完美地表现出来。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有《西蒙妮》。

②技术与艺术的主导性不同,从而会影响电影的质量

同时期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的精神张扬,《十七岁的单车》的发人深省,《ET 外星人》的感人肺腑与《星球大战》的画面壮观而思想主题贫乏形成鲜明对比。与不用或很少用特技的以上几部电影相比,《星球大战》第三部《西斯的复仇》虽然从头到尾被特技包装起来,但是,观众看完之后脑海中能够留下的只有激光、星球、庞大的地面建筑,唯一缺乏的是被感动的感觉,而这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在复杂华丽特技的精心包装之下,影片的艺术价值并没有随之提高,人们甚至可以说,是华丽的技术掩盖了艺术的光芒。在这样一个阶段,技术是占主导地位的。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方面的革命首先来自于技术上的突破。而一旦在技术突破后、更新的技术突破未来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对新技术的新鲜感会逐渐消逝,这时主要的注意力便自然地转向艺术上的追求,直至更新的技术带来新的冲击,周而复始。艺术与技术从来不是截然分开的。人们应该始终把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让它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 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

【答案】之所以要学习《艺术概论》,原因在于:

(1)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把理论学习看做是学习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外艺术史说明,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舞蹈、工艺、建筑、洞窟壁画等。但理论却晚于实践,只有当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时期,才有总结实践经验的艺术理论出现。

(2)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来将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导性原则

①艺术理论一旦产生就会对艺术创作实践起指导作用

任何真正的艺术创作,都是美的创造,而创造美就要遵循美的规律、艺术的规律。艺术创作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如:艺术与现实的审美规律、主客观关系的规律、典型的规律、形象思维的规律、形式美的规律,以及继承、借鉴与创新的规律等。

②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原则和理论

艺术理论要根据历史和现实,从古今中外大量的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中,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用以指导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任何艺术家,无论他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也无论他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总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来进行创作。任何成功的艺术创作、美的艺术作品,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3)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来不断发展和革新艺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