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疆大学软件学院838数据结构与软件工程之软件工程导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对象或者类的整体行为(例如响应消息)的某些规则所不能适应的(对象或类的) ( )。
A. 状况
B. 情态
C. 条件
D. 问题
【答案】D
【解析】对象或者类的整体行为(例如响应消息)的某些规则所能适应的(对象或类的)状况、情况、条件、形式或生存周期阶段。
2. 模块( )定义为受该模块内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集合。
A. 控制域
B. 作用域
C. 宽度
D. 接口
【答案】B
【解析】模块的控制域是这个模块本身以及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的集合;模块作用域定义为受该 模块内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模块宽度是软件结构内同一个层次上的
模块总数的最大位,一般说来,宽度越大,系统越复杂;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影响模块耦合强弱。
3. 瀑布模型中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八个阶段:问题的定义、可行性研究、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八个阶段又可归纳为三个大的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和( )。
A. 运行阶段
B. 可行性分析
C. 详细设计
D. 测试与排错
【答案】A
【解析】瀑布模型中软件生命周期可分为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和运行阶段,其中计划阶段包括问题的定义、可行性研究;编码阶段包括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
试;运行阶段包括运行和维护。
4. 对于原型的使用建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开发周期很长的项目,能够使用原型
B. 在系统的使用可能变化较大,不能相对稳定时,能够使用原型
C. 缺乏开发工具,或对原型的可用工具不了解的时候,能够使用原型
D. 开发者对系统的某种设计方案的实现无信心或无十分的把握,能够使用原型
【答案】C
【解析】不宜使用原型的情况:
缺乏开发工具,或对原型的可用工具不了解的时候。
用户不愿意参与开发。
用户的数据资源没有很好地组织和管理的时候,因为快速原型需要快速寻找和存取数据。
用户的软件资源没有被组织和管理起来的时候,因为MIS 中的模型、模块、使用设施和程序的难易程度对原型使用很关键。
5. 软件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 )。
A. 算法设计
B. 功能设计
C. 调用关系设计
D. 输入/输出设计
【答案】A
【解析】从软件开发的工程化观点来看,在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之前,需要对所采用算法的逻辑关系 进行分析,设计出全部必要的过程细节,并给予清晰的表达。详细设计的任务就是决定各个模块的实现算法,并精确地表达这些算法。
6. 确认测试计划是在( )阶段制定的。
A. 可行性研究和计划
B. 需求分析
C. 概要设计
D. 详细设计
【答案】B
【解析】测试计划应该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开始制定和确认,并在设计阶段细化和完善,而不是等系统编码完成后才制订测试计划。
7. 功能模型中所有的( )往往形成一个层次结构。在这个层次结构中一个数据流图的过程可以由下一层数据流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A. 数据流图
B. 概念模型图
C. 状态迁移图
D. 事件追踪图
【答案】A
【解析】功能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所有计算,由多张数据流图组成,所有数据流图往往形成一个层次结构。
8. 对于详细设计,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详细设计是具体地编写程序
B. 详细设计是细化成很容易地从中产生程序图纸
C. 详细设计的结果基本决定了最终程序的质量
D. 详细设计中采用的典型方法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答案】A
【解析】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对模块内的算法和模块内的数据结构进行设计,具体编写程序属于编码阶段的任务。
9. 模块独立性是软件模块化所提出的要求,衡量模块独立性的度量标准是模块的( )。
A. 抽象和信息隐蔽
B. 局部化和封装化
C. 内聚性和耦合性
D. 激活机制和控制方法
【答案】C
【解析】模块的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这两个标准分别称为内聚和耦合。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元测试是指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
B. 集成测试各模块组装起来,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
C. 确认测试主要检查已实现的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了的各种需求
D. 系统测试是指把己确认的软件与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测试
【答案】B
【解析】集成测试也叫做组装测试。通常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的程序模块进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