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凋查?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其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2)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
(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4)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以外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2. 简述土地资源类型的几种划分方法。
【答案】进行土地资源类型需要进行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功能分类。目前常用的土地资源类型分类方法主要有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生产潜力分类、基准地价分级、土地利用分类等形式。
(1)土地的自然适宜性分类就是根据土地对不同的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适宜性程度将土地进行分类,它实际上是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目标,也是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的一种直观表示。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可以有很多的分类方法,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不同的用途分为宜农、宜林、宜牧、宜渔业、宜灌溉等; 一类是根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分为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等。
(2)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按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的和定量的两类。定性的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一般根据土地对各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的生产潜力分为若干顺序的类别,美国的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为这种方法的代表; 定量的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作物生长动态模拟模型来计算土地的生产潜力。
(3)土地基准地价分级是指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土地生产力(产值)的大小,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我国常见的土地经济分级方式为土地分等定级,包括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地分等定级两种类型。
(4)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是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划分为一个不同层次的类型结构体系。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两级制的土地
资源的利用类型系统。我国于1984年9月印发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将土地利用分为二级类型,其中一级类型改为8个,二级类型改为46个
3. 阐述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案】(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一一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土地的基本特性,具有自然和经济的两重属性。 ①土地的资源特性
土地的资源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性; 区域性; 动态性; 可更新性; 多功能性; 有限性; 不可替代性。
②土地的资产特性
土地不仅具有资源的属性,而且具有社会资产的特性,资产特性主要体现在:商品特性产权特性; 增值特性; 不动产特性。
4. 何谓湿地资源? 如何利用与保护?
【答案】(1)湿地资源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2)湿地资源的保护:
①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②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③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④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⑤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
二、论述题
5. 什么是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它有哪些主要步骤?
【答案】(1)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含义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是指把研究对象即土地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在收集土地利用系统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与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模型,对信息进行整理、
加工、综合,从而解释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现象,对土地利用系统的行为和发展做出评价和预测,并对土地利用系统做出调控。
(2)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确定系统边界;
②确定系统目标;
③进行土地评价;
④可行性分析;
⑤输入输出模型分析;
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分析;
⑦报告或决策;
⑧反馈修正。
6. 如何实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的目标?
【答案】要想实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最优目标,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必须掌握系统论的方法,对土地利用有系统的认识,将土地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分析;
(2)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效益,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对其进行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让土地利用的目标和行动符合持续发展的标准;
(3)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发挥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对人们利用土地的行为实施宏观和微观的控制和管理,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的目标;
(4)通过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揭示它们的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国家制定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提供土地资源的信息依据。确保土地利用始终朝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