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703政治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比较分析政治、政治学和政治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答案】政治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而政治科学就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的经验研究,它注重对于实际政治状况的客观描述和阐释。
(1)三者的联系
政治、政治学、政治科学三者之间的联系在于都以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为主要内容。
(2)三者的区别
政治描述的是以利益为基础、以公共权力为核心、以权利保障为追求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是研究这种关系的学问的统称; 政治科学是以实证研究方法为导向的研究政治关系的学问。
2. 概述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
【答案】(1)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逐步紧密,资本主义社会内外部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社会公共权力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对于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的研究,成为垄断资本维护统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880年,由美国政治学者J.W. 柏吉斯倡议,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政治学由此获得独立学科地位,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了现代时期。
(2)现代西方政治学大体上向着两个方向发展:
①政治理论方向,这个方向上的政治学基本是17, 18, 19世纪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以往的特点:
a. 派别众多,学派林立,思潮纷杂。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经院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弗洛尹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现代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等等。
b. 方法体系多样。现代西方政治理论不满足于仅仅从哲学思辨角度探讨政治问题,而是力图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于社会政治现象作出合乎自己逻辑体系的解释,从而引起了政治理论研究方法和体系的多样性。
c. 理论地位下降,理论发展衰微。由于西方现代政治理论停留在对于政治哲学问题的思考上,且具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色彩,因此,它既不能正确说明政治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不能为人们提供从事实际政治的方法,20世纪以来,它逐步趋向衰微。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等政治哲学论著问世后,西方现代政治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转机,可是从总体上看,其作用和地位已经大大不如17-19世纪。
②行为主义政治学力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美国现代政治学的主流。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主要特点体现在:
a. 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b. 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
c. 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 d. 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
e. 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力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力一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缘学科;
f. 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从60年代开始,行为主义政治学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擅变,出现了与政治理论研究汇合的趋向,并主张放弃价值中立,回归现实政治,进行政策分析等。不过其总的研究对象、方法、领域等,并未脱离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总轨道。
3. 简述英美两党制的异同。
【答案】两党制最初产生于英国,后传入英国的殖民地和受英国影响较深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当两党制与各国的具体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的运作模式。在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有两种典型的两党制模式,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和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英美两党制的差异:
①英国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
a. 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英国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制度,上议院议员由贵族世袭或国王任命,与政党制度无关。下议院由选举产生,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院议员席位,由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执掌政权。该党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担任首相,内阁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这样,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在选举中获次多数议席的党,成为法定“反对党”。 b. 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根据英国议会内阁制运作机制,为保证执政党的议案能在下院顺利通过,政策得到有效地贯彻,政党毫无例外地用严格的党纪约束本党党员和议员的行动。在每次重要投票中,所有该党议员必须按党的决定投票; 英国政党的集中性质还体现在政党本身的组织结构上。中央和地方组织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纽带,并且政党活动具有连续性。两次大选之间,它们的活动并不停止,而在继续各自的宣传活动,如召开会议,组织地方力量参加地方选举,保持与议会和内阁的接触。
②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特点:
a. 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和国会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总统选
举和参众两院的选举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选举过程。美国两党制以总统竞选论胜败。总统竞选获胜者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反对党。而两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和非执政党的地位无关。在这一制度下,一党若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即使在国会选举中失利也不会影响它的执政地位。也就是说,执政党不一定是多数党,在野党或反对党也不一定是少数党。在美国历史上,常常出现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执政党却是国会中的少数党的情形,这种情形需要执政党与反对党进行更多的妥协与合作。
b. 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美国的两党虽然存在从地方到中央的组织机构,但结构松散,党的全国机构对州和地力机构的权力有限,权力通常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美国的政党一向基本上是各州和地方委员会的松散联盟,没有什么有力的全国机构、强大的凝聚力或严格的纪律,这与实行联邦制有关。因此,在美国两党制下,在国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多数党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立法问题上都能获得稳定的多数。正是美国政党这种松散的结构,两大党之间变化无常的组合,两大党之间模糊的差别,才使美国两党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2)英美两党制的共同点:
英、美两党制都是与本国具体的政治制度相协调并具有本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作为两党制又具有共同的特点。
①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的两大政党。美国历届国会选举、总统选举以及各州议会和州长选举均为两大政党垄断。一百多年来,美国的政治舞台上一直保持着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虽有独立候选人或第三党候选人出现在选民面前,因限于选举制度及自身实力的悬殊,这种两党格局一直未曾被打破。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自由党衰落,工党崛起,取代自由党在英国政坛的大党地位,与保守党角逐英国政坛。“二战”后两党的选票占有额虽有所下降,但两党轮流执政的垄断地位仍未动摇。
②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竞选过程中,两党互相攻击对手,吹嘘自己。竞选结束后,作为反对派监督政府,要牵制执政党,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两党不会联合执政。美国在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中,两党近乎平分秋色。英国虽曾出现过两党或三党的“联合内阁”,但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生,主要在战争时期,故也称“战时内阁’,。
③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英国在议会下院,美国在参众两院的选举都实行一轮多数代表制。美国总统竞选的大选预选,除缅因州外,各州也一律按多数代表制的计票方法,即“胜者全得”的方式。这种选举制度有效保证了两大党的垄断地位。
4. 如何理解政党和政党体制的基本内涵? 政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政党和政党体制的基本内涵:
①政党的基本内涵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