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834生物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SH2结构域
磷酸化的Tyr 残基结合。
2. 单核苷酸。
【答案】单核苷酸是指核苷与磷酸缩合生产的磷酸酯。
3.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 )。
【答案】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 ffect)是指核酸变性时由于高级结构被破坏,碱基暴露程度增加而使得的光吸收值升高的现象。
4. DNA 复制(DNA replication)。
【答案】DNA 复制是指亲代双链DNA 分子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以每条单链DNA 分子为模板,按照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两条与亲代DNA 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分子的过程。
5. 异促效应。
【答案】异促效应是指非底物分子的调节物对别构酶的调节作用。
6. DNA 变性 【答案】SH2结构域是指位于RTK 系统中的接头蛋白分子上与Src 同源的结构域,它能够与
【答案】DNA 变性是指DNA 双链解链,分离成两条单链的现象,不破坏一级结构,而生物功能发生降低或消失。
7. 移码突变(frame-shiftmutation )。
【答案】移码突变是指由于碱基的缺失或插入突变导致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翻译出完全不同的蛋白质的突变。
8. 反意义链。
【答案】反意义链又称模板链,是指可作为模板转录为RNA 的那条链,该链与转录的RNA 碱基互补(A-U ,G-C )。
二、填空题
9. 人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后通过_____重组而进入溶源状态。
【答案】特异位点
10.酶反应的非竞争性抑制剂与竞争性抑制剂相比,具有三个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不同;抑制与底物结合在酶的不同部位;抑制作用不能通过高底物的浓度,加以消除
【解析】竞争性抑制剂在结构上与底物相似,常常能和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影响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一般来说,它的抑制作用取决于底物及抑制剂的相对浓度,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増加底物浓度而消除。非竞争 性抑制剂在结构上与底物无共同之处,它是通过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基团相结合来抑制酶促反应的。由于这种抑 制剂它是与底物和酶同时结合的,且形成的三元复合物ESI 不能进一步分解,所以这种抑制作用不能用增加底物 浓度来解除抑制。
11.确定启动子序列除了通过碱基突变分析和序列同源性比对以外,还可以借助和_____方法。
【答案】电泳泳动变化分析(EMSA ) DNA 酶一足印分析(DNase I footprinting assay)
12.三种主要的RNA 分子中,只有mRNA 可以加尾和戴帽是因为_____。 【答案】和端的特殊序列的存在
13.脂酸的合成需要原料_____、_____、_____和等_____。
【答案】乙酰CoA ; NADH ; ATP ;
14.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的排列顺序(从底物到氧)为_____。 【答案】
15.蔗糖是由一分子_____和一分子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糖苷键相连。
【答案】D-葡萄糖;D-果糖;2
16.ATP 在机体内起着中间传递能量的作用,称为_____或_____。
【答案】共同中间体;磷酸基团的传递者
17.蛋白质之所以出现各种内容丰富的构象是_____和,_____键能有不同的程度的转动。 【答案】
单位规则地重复排列成
和都是单键,所以它们可以自由旋转,旋【解析】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连接的基本方式是肽键,按多肽链,这种重复的结构,称为肽单位,由于转的角度不同,就导致多肽链的构象也不同。
18.体内直接的甲基供体是_____, 含_____(氨基酸)。
【答案】S-腺苷蛋氨酸;蛋氨酸
三、单选题
19.你想知道单体型的蚯蚓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是结合离子化还是非离子化的
最有可能
正确的是( )
A. 如果酶在底物结合位点有一个
而且结合的最适pH 是在4〜6之间
B.
如果结合位点有一个
C.
如果在结合位点有一个
pH
在
D. 如果在结合位点有一个
大于10时的结合效率更高
【答案】A
20.下列哪一种辅酶能与焦磷酸硫胺素一起在丙酮酸转变为乙酰辅酶A 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A. 维生素
B. 硫辛酸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C
E.NADP
【答案】B
21.哺乳动物清除体内多余胆固醇的主要手段是( )。
A. 将其彻底氧化成
C. 将其转变成维生素D
D. 将其转变为固醇类激素
E. 直接排出体外
【答案】B
22.胆汁酸来源于( )
A. 胆色素
B. 胆红素
那么下列说法残基,那么最有可能的情形是离子化的优先被结合,残基,
那么最有可能的情形是非离子化的残基,
那么最有可能的情形是非离子化的残基,那么最有可能的情形是离子化的优先被结合,而且优先被结合,而且优先被结合,而且pH 高于10的条件下结合的效率更高 之间的结合效率更高 B. 将其转变成胆汁酸/胆汁酸盐,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