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效用分析

【答案】效用分析是风险型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利用效用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决策的方一法。在一般的决策问题中,决策者对方一案的选择通常是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货币收益值的大小,然后选择其中的较大者为最佳方案。但在许多场合,情况井不是这样,最佳方案的选择往往因决策者的价值判断不同而异。在不同风险的情况下,对同等收益,决策可能不同; 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小同,其决策也将小同。

2. 政策产出

【答案】政策产出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老年人获得人均福利支出以及家庭食品服务数量就是政策产出的一个例子。对政策产出和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3. 规划方法

【答案】规划方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线性规划11-1、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其中,线性规划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方法。

4. 政策方案评估

【答案】政策方案评估是指在政策方案出台以前,对各种备择方案的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各个方案的优劣,主要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评估的过程。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5. 政策执行过程

【答案】政策执行过程是指政策执行在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参与者互动的政治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程序或一系列功能活动。要成功推进这些程序,顺利完成这些活动,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政策执行方一式。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方式的研究,构成了政策执行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②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效益的关键环节。③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完毕后要及时做出总结,这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为制定新的政策做准备。

6.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是指社会群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人福利的加总。福利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从个体的角度讲,福利是指个体从消费各种私人的或公共的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幸福感。而个人福利的加总也就是社会福利。简单地讲,“加总”是指综合各个分散的个体的意见从而得到总体的意见的过程。然而,也正是这一“加总”的过程使得“社会福利”成为一个复杂的、缺乏可操作性的概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在“加总”的具体方法上存在巨人的争议。然而面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的不同,加总的方式势必会引起较大的争议,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权数组合(除非回到所有人的权数都相同的简单加总方式),按照这种意见所得到的社会福利标准显然不同于一视同仁式的简单加总方式。

7. 效率

【答案】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即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这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效率是在实践中最常遇到的价值标准之一,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来理解效率这一概念:①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就是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种比例关系; ②经济学中所阐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是对社会福利状态的一种描述。按照该效率概念,如果还有可能对社会目前的状态进行改变,从而可以使社会中某些个体或群体的福利得到提高,但同时其他所有个体或群体的福利都至少维持了原先的水平,那么目前的状态就是没有效率的。相反,如果进行这样的改变的可能性己经不存在了,则配置己经达到一种最优的状态。

8. 多角度分析

【答案】多角度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多重认识,以获得对政策问题的看法及解决的途径,是一个集成型的综合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常常用于那些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可从技术角度、组织角度、个人角度说明其功能。

二、简答题

9. 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考核面临的困难。

【答案】(1)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是指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乃是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则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2)公共部门绩效考核面临的困难

①内部无能的反功能,即每一个组织的绩效衡量理论上都应该量身订制,但公共部门内部缺乏具有分析背景的专业人才,使得绩效衡量的工作变得眼高手低。

②政府绩效的因果关系难以确认,即公共部门的计划结果往往很难衡量,因为公共产品通常

无法分割,所以公共输出不易描述,产出的价格和单位成本也不易衡量。

③公共部门组织很少能控制环境的因素,因此绩效衡量往往只限于直接的输出项。例如公务员无法控制与公共安全及公共健康有关的所有因素,所以要求公务员负责亦值得商榷。

④政治考量经常是资源配置的重心,所以要获取客观的绩效衡量,仍值得怀疑。

⑤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衡量。此项做法对私人部门基本上不构成问题,因为私人部门的服务可以出售,并且可以以金钱价值衡量。但公共部门则面临着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要精确算出“投入/产出比”并不容易,无法衡量“效率,’这项绩效。另外,即使绩效可以量化,以量化形式表现绩效是否适宜。

⑥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其规模大小亦不一,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它们之间的绩效,井作比较,并不公平。另外,分散于各个分支机构的绩效,能否总结起来当作中央机构的绩效,不仅在技术卜有其困难,在实践上也令人怀疑。

⑦如何订定与品质绩效有关的指标仍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政府的服务绩效有三个基本面向:经济、效率、效果。而服务产出的品质也是一个关键之处。服务不仅要关注效率、效果,也要关注服务的品质。问题是大多数公共服务的品质好坏很难用客观具体的数据来衡量。

⑧绩效考核或衡量制度的成效,其主因之一取决于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否周延、是否合理、是否客观、是否能涵盖该组织的重要绩效。而负责订定绩效指标的人是否拥有这样的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组织是否拥有从事绩效管理能力的专家,就成为绩效衡量的先决条件。许多组织推行绩效管理之所以失败,便是缺乏熟悉这方面的专家所致。

⑨绩效考核做得好不好、是否正确,有赖可靠的信息,如果所收集的信息错误,不够全面,就无法真正反映机关的实际绩效。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制定绩效指标时,上下级机关难免会在指标的数量、范围、权重等方面发生争议。因此,充分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10.何谓市场失灵,典型的市场失灵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答案】(1)市场失灵的含义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的一种情形。市场失灵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子以有效配置; 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①公共产品的提供

公共产品本身的特性,特别是对公共产品享用上的非排他性,使得不为公共产品的提供做出贡献(付出成本)的人也能够获得公共产品,这意味着公共产品不可能靠个人的自愿提供来解决,也就是说依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②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市场经济面临的是不完全的竞争。不完全的竞争是指由于买进或卖出数量足够多的某一物品,以致能影响该物品的价格。在垄断力量存在的情况下,价格及资源配置均偏离自由竞争均衡,从而使资源不能达到最优配置,由此产生市场失灵。

③市场经济的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