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精英决策模型
【答案】精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莫斯卡,德国的密歇尔斯等。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视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并由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付诸实施,公共政策反应的是精英阶层的偏好、利益和价值选择。因此,精英分析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议制民主下各国决策的实际可能的情形。精英分析模型最大的启示是,公共政策并非集合大众的意见而形成,而是由社会上少数人所决定,尤其是在一些民主根基并不深厚的地方。政治精英的分析方法为比较政治研究及比较政策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精英决定公共政策,政府只是执行己经决定的政策,从这个角度来看,精英分析模型更多的强调了居社会少数的精英阶层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原则,漠视了公众的社会利益。
2. 多党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多党制国家政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 ②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③政党小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小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可以分为两个类型:①国内多个政党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的优势,多为正当的联盟执政:②国内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是其中的一个政党的力量长期占绝对优势,并且处于单独执政的地位。
3. 外部效应
【答案】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小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 多角度分析
【答案】多角度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多重认识,以获得对政
策问题的看法及解决的途径,是一个集成型的综合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常常用于那些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可从技术角度、组织角度、个人角度说明其功能。
5. 政策科学“三部曲”
【答案】叶海卡·德罗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发表了被称为政策科学三部曲的著作,分析了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局限性,提出的理论与观点成为政策科学的基本范式。其中,政策科学“三部曲”是指叶海卡·德罗尔从1968年至1971年间发表的三部政策科学著作,具体为:《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
6. 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7. 政策效果
【答案】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在公共政策评价中,政策效果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 公共政策的非预期影响; 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 投入公共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公共政策所取得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问的比率。公共政策评价中的政策效果有如下儿种类型:①直接效果:②附带效果:③潜在效果:④象征性效果。
8. 利益分配
【答案】利益分配是指国家与项日承担单位之间、单位之间以及承担单位中个人的利益情况。如果利益分配不当就会损伤承担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导致项目合作破裂。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比如物价政策,就经常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谋取合理的平衡。有时会削弱生产者的利益,有时则抑制消费者的利益。但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二、简答题
9. 简述艾凡雪维奇的情境因素说。
【答案】艾凡雪维奇(JohnM.Ivancevich )等人在其所著的《组织行为与绩效》一书中,认为领导者在选择与运用领导行为时,应注意下列四项情境因素:①管理者的特性; ②部属的特性; ③团体因素; ④组织因素。这四项因素均会影响到领导者的行为选择与运用。
(1)管理者的特性
管理者本身特性如何,对其领导行为的选择与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①人格特质:如领导者的自信力、个性、智力、能力等,均影响其是否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并将影响其领导行为的运用;
②需要与动机:领导行为是基于某种需要与刺激而产生动机,如对此能有所了解,将可以帮助解释、分析领导行为的取向;
③过去的经验与强化:领导者过去接受他人领导或以往领导部属的方式,如采取民主参与式、独裁专断式,抑或放仃式的领导,均将影响领导者日后的行为与领导形态。
(2)部属的特性
部属的特性如何,也影响着领导者的领导效能和领导行为的运用。包括:
①人格特质:部属自信心的强弱对以工作为中心或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形态,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部属智力与能力的高低,亦会影响其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②需要与动机: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部属将随需要层次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动机,因此,领导者应根据部属的需要与动机而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与领导形态;
③过去的经验与强化:部属过去所接受的领导形态,将影响其行为取向。
(3)团体因素
团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工作关系及发展状况等亦影响着领导效能及领导行为的运用。
①团体发展:团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内部活动的重点将会有所不同,领导者应依据团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地调整或改变领导行为与形态;
②团体结构:领导行为应根据团体成员的交互行为及聚合力的程度的不同适时地加以调整; ③团体工作:团体的工作性质不同,将影响到领导行为与领导形态,
(4)组织因素
组织因素同样也会影响领导行为及领导形态,在组织因素中,须加考虑的因素包括:
①权力基础:产生领导的权力基础为五种:奖励权力、强制权力、合法权力、归属权力、专家权力。然而,在组织中,领导者所能运用的权力种类与大小并不一致,从而其领导行为自然而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规则与政策:由于组织内部所制定的各项规则之不同,及政策日标的差异,领导行为除受其限制外,亦需要配合并做出不同的适应;
③专业主义:在现代专业化的社会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专业知识是权力,也是影响力的基础,领导者与部属依其是否受过专业训练及所受专业训练程度的高低,而将影响双方的行为;
④时间:组织中的决策如受时间限制,须急速完成时,领导者为达到目标,可采取工作导向的领导形态。艾氏的情境因素说,使人们认识到领导行为是领导者、部属及情境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形成的,领导行为是极端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情境因素将产生不同的领导行为与领导形态,因此领导行为的选择运用,应对各种情境因素加以审慎的考虑,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从艾氏的理论亦可使我们了解,领导行为最重要之处就在于适应情境,配合情境因素以发挥领导效能。
10.何谓责任机制,实现公共管理责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答案】(1)责任机制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