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303体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应时

【答案】反应时是指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主要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2. 基础心率

【答案】基础心率是指清晨起床前的心率。测定的方法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在腕部桡动脉外,也可按在脖子侧边的颈动脉搏处进行触诊计算脉搏。测量基础心率可以了解机能状态,评估锻炼效果。一般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基础心率较低。

二、简答题

3. 运动类型与评价方式是如何影响赛前心境对行为结果预测的?

【答案】在赛前心境与行为结果的预测中,存在运动类型与评价方式两个调节变量。

(1)在运动类型方面,相对闭锁式运动技能而言

①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②赛前心境预测个人项目比预测团体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

③赛前心境对短时间运动项目(如划船、摔跤等)的预测效果比长时间运动项目(篮球、排球等)好。

(2)在评价方式方面,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评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行为结果。

4. 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答案】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有:

(1)维持或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少心肌工作氧耗量。运动可预防或延缓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且能增加冠脉侧枝循环,増加冠脉直径,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液灌注和分布。运动训练能降低安静心率和动脉血压,减少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从而使心脏的做功减少,心脏的氧耗量下降。

(2)提高心肌的功能和电稳定性。运动可增加休息和运动时的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电稳定性。

(3)血管贮备力增强。运动训练可致肌肉内毛细血管数増加;运动训练后血管舒张功能增强,血管内皮可产生内皮舒张因子(EDRF ),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另外,运动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从而造成心脏负荷降低,心功能改善。

(4)运动通过増加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值(HDL-C/LDL-C)、改善糖代谢、增加胰

岛素敏感性、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酶活性、减轻肥胖等变化,从而提高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

5. 合作学习有哪些特征?

【答案】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利用师生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共同的特征有:

(1)小组目标、计分与奖励:大多数的合作学习都是按小组形式进行的。

(2)个人责任:在小组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还要将小组的任务进行分解,由每个成员负责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小组的成绩以个人测验分数的总和或小组成员的平均分数来计算。

(3)成功机会均等:完成个人的任务就是成功,合作学习为每个成员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4)组间竞争:许多合作学习的方法都将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5)交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是合作学习小组有效活动的关键所在。

(6)注重个人需要:合作学习的方法将个人的交往、归属和尊重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的是根据个人能力确定学习任务和评价学习的进步,小组的表现也是由个人的表现决定的。

6. 简要回答运动性蛋白尿的因素的影响因素。

【答案】运动性蛋白尿是指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的因素有:

(1)运动项目

长距离跑、游泳、自行车、足球、赛艇等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高,排泄量也较大。体操、举重、射箭等项目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低,排泄量少。

(2)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在同一运动项目中,随着负荷量的增加,尿蛋白出现的阳性率和排出量随之増加。在大负荷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开始承担大负荷量时,由于机体对负荷量的不适应,尿蛋白排泄量较多,坚持一段时间后,完成相同的负荷量时,尿蛋白排泄量减少。这是机体逐渐适应负荷量的表现。

(3)个体差异

运动性蛋白尿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同样负荷内容、同样负荷量后,有的人不出现蛋白尿,有的人则出现蛋白尿,而且排泄量的个体差异范围较大。不过,同一人在进行相同的负荷量和运动强度后,其尿蛋白排泄量是比较恒定的,排泄量与自身的机能状况关系较大。

(4)机能状况

人的机能状况和对负荷的适应与尿蛋白排出量有关。进行定量负荷运动,当机能状况和适应性良好时,尿蛋白排量减少,尿蛋白恢复期缩短;反之,机能状况欠佳,适应性差时,则尿蛋白排量増加,尿蛋白恢复期延长。

(5)年龄与环境

尿蛋白出现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运动时外界的温度、海拔高度等因素,对尿蛋白的

出现有显著影响。

7. 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案】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1)体育社会心理学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和团体动力学的因素、观众特性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2)发展运动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各个时期的心理现象。发展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伴随着年龄和运动技能的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发展运动心理学不是重点强调体育学习的结果(即体育成绩的高低),而是更加强调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学习的乐趣。

(3)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教育运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主要探讨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记忆过程,通常也称信息加工;研究和应用提高动机水平、调节情绪和感觉状态、降低焦虑程度和矫正不良思维内容等的方法。

(5)临床运动心理学

临床运动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病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通过心理咨询指导和培养健全的人,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有创造力。

(6)个性运动心理学

个性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7)运动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8)锻炼心理学和运动损伤心理学

①锻炼心理学是对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探讨身体练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等。